一、产学研合作的意义和必要性 校企合作主要有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产学研合作等四大模式。其中,产学研合作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培养人才,服务企业和社会的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解决工程教育脱离工程实际问题的探索,可以提升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促进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经济竞争力、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措施。 (1)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真枪实战”的项目与场所,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产学研合作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解决本科工程教育改革中缺乏足够的“双师型”教师的问题。 (3)在产学研合作中,学校通过跟踪企业界对所用毕业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服务社会的职能。 (4)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从学校获得智力和技术的强力支持,学校的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企业品牌的科技含量提升,两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二、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在高校科研院所、市场、企业的关系模型当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企业有资金和市场优势,三者合作有利于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技术向市场的转化。 (1)成果(技术)转让模式 成果(技术)转让模式是将科研院所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并帮助企业将技术投入生产,形成生产能力。成果(技术)转让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效率较低。 (2)技术开发(科技攻关)模式 技术开发是产学研各方共同投入一定的要素进行合作,具体有合作开发(自选课题、政府科技专项)和委托开发两种。技术开发是目前企业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这种半紧密型合作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合作伙伴和项目的正确选择。 (3)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比如在高校专门设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专业定制班、在企业设立科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该模式有利于合作双方的密切交流,有利于企业建立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较为常见的合作方式。 (4)共建实体模式 共建实体是指企业与高校或科研单位组建股份制公司、研究开发中心、中试基地等实体,成为相对独立的活动单位或法人。共建经济实体是产学研之间最紧密的、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模式,是更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共建经济实体并不普遍,但合作深度以及成果转化效果较好。 (5)校企联盟模式 “校企联盟”是当前形势下产学研合作较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校企联盟有丰富的内涵,可以是单个高校院所的单个学科与一个或一批企业结对实施科技服务;也可以是多个高校院所的一批相关学科集成服务于一个企业或一批企业,形成产学研合作的大联盟。 (6)战略联盟模式 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与战略意图出发,以股权或契约的方式建立的较为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 (7)科技资源共享模式 企业与科技资源相对充足的高校进行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文献、仪器设备等资源,以解决自身科技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高校可以利用相关企业的厂房、加工设备等作为中试或实习基地。该模式的特点:一是属于辅助性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二是几乎不存在合作风险;三是科技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对企业来说,科技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模式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测试费用,也为其顺利开发新产品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