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标签技术

TTI智能标签 接力冷链“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7-03-08 13:55:16来源:作者:温强博士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高,人们对食品新鲜度、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进而也带动了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然而,虽然近几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进步很大,但与发达国家比起来仍相差甚远,食品、药品冷链物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断裂或者缺失现象,我国每年因冷链物流漏洞造成的“从田间到餐桌”的损失高达千亿元。2016年3月,山东“5.7亿元问题疫苗”案更激起社会的广泛强烈关注。持续5年,涉及25种人用疫苗,流向18个省市,涉案金额约5.7亿元……这起非法经营疫苗大案中的问题疫苗,并非假疫苗,都是正规疫苗厂家生产的合格真疫苗,但本应全程正规冷链运输、储存的疫苗,却被无任何药品经营许可资质的犯罪嫌疑人置于普通仓库的常温环境,最终由于缺乏有效的温度监控与鉴别,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冷链的定义及其漏洞

  冷链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易腐货物从采收加工、包装到贮藏、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尽量减缓货物品质的下降速度,最大程度地保持货物最佳品质的一整套综合设施和手段。在冷链系统中,温度控制尤为重要,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冷链效果实现的关键。药物、生物制剂和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交接和储存全程都要始终在冷链环境下,才能保证其安全、新鲜度以及营养价值。

  冷链是一个庞大而又脆弱的系统工程(见图1)。说其庞大,因为它是以保证冷藏冷冻类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冷藏冷冻类物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言其脆弱,是因为冷链是一个需要严格监控的连续而封闭的体系,监控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或监控数据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不可信,货物不可靠,使得整个冷链物流过程失去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Internet)、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为冷链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基于这些技术,可以将货物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过程覆盖在有效的监控之下。但在分销和零售过程,货物会变得极其分散。当对每一个货物单体进行监控时,上述基于有源电子设备的物联网技术对单个个体的追踪就显得力不从心或者成本高昂了。这冷链“最后一公里”监控的缺失,会让冷链前端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让整个社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山东的“5.7亿元问题疫苗”案所引发的社会影响深深地冲击了大众的脆弱神经,也催促着行业能尽快填平这“最后一公里”监控缺失的鸿沟。

  TTI标签的要求及分类

  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具有时间温度指示功能的TTI(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标签展现出其独特的针对性功能。TTI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特定的物理过程或者化学、生物反应,记录时间和温度的累积效应,并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出累积效果。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智能标签中的一种,TTI标签可以用于反映冷藏或冷冻过程中对储藏温度敏感的食品、药品(如水产品、冻结肉类、鲜奶、疫苗、生化试剂等)的时间-温度历程。因此,TTI标签具备与商品产生同步质量变化反应的特点,且其通常不需要有源电子设备的系统支持,使之特别适用于冷链终端分销及销售过程的监控,是弥补冷链“最后一公里”监控缺失的有力工具。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