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包装财智

高档白酒遭遇多事之秋

时间:2013-02-10 13:16:16来源:作者:秦亭
  2012年,受“勾兑门”、“塑化剂”事件影响,白酒行业的销售业绩受到拖累,酒鬼酒、五粮液等知名酒企2012年第四季度业绩明显低于前三季度的平均水平。
  进入2013年,白酒行业再次遭遇多事之秋。“三公消费”的“约法八条”和“禁酒令”的相继出台,正在给高档白酒市场带来立竿见影且持续深刻的影响。

  价格、销量双双下降
  泸州老窖董事长谢明直言:“2013年将是中国白酒行业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困难形势,在高档白酒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
  “勾兑门”、“塑化剂”事件余波未平,持续影响消费者信心;更重要的是,中央推行厉行节约的新政,遏制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档白酒的市场行情。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推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新政。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落实方案,各地细则直指“三公消费”。2012年12月下旬,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豪华宴请、不喝酒、不组织官兵列队迎送等讲排场的活动。2013年1月9日,海南省出台的相关规定被业界解读为首个地方版“禁酒令”,引起其他地方政府效仿,安徽、福建等地竞相禁酒,特别是地方接待限酒细则正呈现扩展至乡镇村级的态势。


  因此,本是年关销售旺季的白酒市场,却呈现出市场疲软、旺季不旺的明显特点,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高档白酒在很多城市都步入销量、价格“双降”的局面,遭遇少有的“倒春寒”。2013年2月20日,商务部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春节前后包括春节期间,茅台、五粮液等高档白酒的销售额比以往明显下降;根据商务部抽样调查,53度的飞天茅台和52度五粮液的标价已经比最高价的时候下降了30%左右。
  春节过后,“两会”临近。作为公众心中公款消费的腐败载体,高档白酒再次被冲上风口浪尖,市场形势异常敏感。业界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反腐力度不会减弱,“避风头”的心理导致一线白酒市场受压。
  严控“三公消费”和中央军委“禁酒令”后,许多高档白酒的销量与价格应声下跌,不少酒企针对这一现象,制定了“限价令”,要求各地经销商顶住市场压力,维持产品价格。强制限价涉及价格垄断。近期,发改委先后就此问题约谈茅台集团和五粮液,两家公司随即公开声明,取消以前违反《反垄断法》有关限制经销商的营销政策。业内人士分析,“限价令”取消,在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中,销量萎缩,高档白酒价格下滑之势已定。

  削减供应量或成趋势
  对此,有行业研究员甚至认为,白酒行业2004年以来的黄金发展期已经结束,预计第三次深度调整已经开始,并看衰2013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
  面对行业的深度调整,五粮液、茅台等白酒巨头纷纷调低了2013年增长目标。目前,五粮液已经下调了拳头产品的供应量,其中主打产品水晶瓶2013年的市场供应量比上年削减了15%,高端品牌“1618”的市场投放量从3500吨下调至1000吨,下调幅度高达71%。
  而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也于日前表示,2012年茅台集团实现产量33000多吨,销售额实现352亿元,根据市场情况,2013年茅台集团力争实现销售额增长18%,达到416亿元。但这已与此前公布的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的目标相去甚远。
  同时,还有媒体报道称,泸州老窖大肆回购库存“国窖1573”等产品,同时在2012年中期宣布将市场供应量削减1300吨。
  从业绩公告来看,上述公司也在营收目标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业绩增速放缓的迹象已十分明显。2011年,泸州老窖(000598)营收增幅高达56.92%,而2013年公司的销售增长目标是不低于20%。2012年,五粮液(000858)实现了主营收入270亿元,上市公司实现了净利润近60%的增长,而2013年的增长目标是主营收入增长30%。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三公消费”限制等不利局面,削减供应量、放缓发展速度是难挡的必然之势,“控量保价”或许是“大佬”们的普遍选择。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