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包装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和使用新的、性能各异的包装材料。据派诺国际统计,到2016年,全球包装材料消耗将达到820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2%(如图1所示)。 同时,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关注商品的内在品质,而且也更在意商品的包装质量。因此,品牌拥有者也为其商品选用了更加多样化的包装材料,使包装越来越精美,更能彰显商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图1 全球包装材料消耗情况 但是,包装品质的提高也相应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包装成本日益攀升、包装废弃物不断增加等,这并不符合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毫无疑问,讲求实用、经济并符合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包装”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可持续发展与成本控制的平衡 要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要明白包装到底在做什么。保护功能和促进销售是包装最重要的两个作用,保护功能是商品包装最基本的需要;包装品上印有图文信息,需要精美的印刷效果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推动购买行为。 对终端用户和品牌拥有者而言,如何通过商品包装来促进商品的销售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商品销售是第一位的,他们不可能单纯因为环保而去改变包装,进而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但终端用户和品牌拥有者心里也很明白,要减少浪费首先要从包装上着手,很多包装在使用之后都会被废弃,这不符合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很多环保理念与创新技术原本都可以应用在减少包装浪费上,但如何在成本增加和性能提升两者间寻找平衡点,是终端用户和品牌拥有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从包装供应商(以制箱厂和彩印厂为例)的角度来看,同样面临上述的双重压力。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料,以国内的制箱厂为例,废品率平均在10%左右,即使是一流的欧洲纸包装企业,废品率也会在5%以上。除了必然会产生的原辅材料浪费,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都是需要考虑的环保问题。 从图1可以看出,纸包装是最被广泛使用的包装材料,占30%以上的份额。在使用纸包装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物流运输,品牌拥有者一直在强调纸箱的支撑强度和抗破强度。影响纸包装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材料(如面纸、里纸的定量)、纸板结构(如纸板楞型)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分、胶黏剂用量的控制等。水分是纸板的天敌,如何减少水分对纸板强度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课题。 另一方面,纸包装的印刷品质也很关键,通过包装印刷品质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可以提升商品的货架销售量。不过,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品牌拥有者可以在追求印刷品质的路上走很远,但是否真有必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提升印刷品质,也是要打问号的。因为视觉效果在一定的距离内存在衰减效应,一个产品拿在手上看和放在货架上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回到包装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成本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困扰。当所有的成本要求被一项项列出来,利润空间就不断地被压缩。目前,稍好一点的国内制箱厂利润在5%,差一点的在1%,有的甚至还是负数。原材料成本(包括纸张、胶黏剂、版材与油墨等)与加工成本(包括设备折旧、工序消耗、人工以及一些特定摊派等)都在不断增加,包装供应商的利润也随之被削减。 传统生产模式的工艺分析 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空间。 与欧美地区相比,中国纸包装产业的现状是为满足结构强度的需求,过多地使用材料,且使用的纸张定量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举例来说,部分品牌拥有者对产品质量和物流安全方面一些不必要的要求导致了材料浪费。例如月饼包装,不合理的过度设计大大增加了材料用量;又如为了让包装能在物流过程中起到防水作用,品牌拥有者要求在包装上覆膜,这也增加了材料成本。 而对于包装供应商而言,由于废品率居高不下和工艺路线的错误,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太多的废料,由此带来的重复生产和材料浪费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提升包装性能的目的出发,需要我们重新考虑工艺路线,以实现客户对包装的需求。 以纸箱生产为例,通常采用的工艺路线有两种:一是后印,即直接在瓦楞纸板上印刷;二是预印,也即先印刷再进行瓦楞裱贴工序。预印是目前彩箱生产中使用最多的工艺方式,其又可分为柔印预印和胶印预印。 柔印预印的特点是:印刷效果很好,几乎接近胶印裱贴的效果;采用连续式(卷筒纸)印刷方式,废品率很低;最多可实现8色印刷+上光;对于长单而言,柔印预印通常被认为是成本节省的有效方式。 但柔印预印对订单的长度有要求,对印版的要求也很高。如果瓦楞纸箱企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应当要对未来的市场有长期、清晰的预见。 胶印预印再裱贴方式的加工特点为:对于150lpi以上的高网线印刷而言,其印刷品质无与伦比,绝对一流;最多可实现7色印刷+上光,目前多数企业配置的是5色印刷+上光,但色组的增加是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 不过,对于纸箱包装而言,在裱贴过程中,印刷好的单张纸必须裱贴在单面瓦楞上(通过单面卷筒纸或单张纸的方式),平张对平张的裱贴过程通常会影响包装强度,而且效率比较低,有时包装企业不得不选择定量较高的面纸,不仅增加成本,间接地也会影响环保效果。 丝网印刷不是纸箱包装印刷的主流技术,但是丝网印刷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油墨附着十分厚重,适合呈现一些特殊的效果。 未来生产工艺的几个发展方向 1.柔性后印技术 目前已经有很多包装供应商在使用柔印后印技术来印刷瓦楞纸箱。柔印后印技术的工序环节更简单,可以减少废料,提升生产效率,也可以采用更低定量与更低价格的材料(如纸张与胶黏剂),因此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柔印后印技术的缺点是印刷质量无法和胶印相比,而且对于非重复的短单而言,柔印并不是适合的印刷方式,因为柔印的制版成本是很高的。但对批量比较大的包装订单而言,柔印的成本相比胶印反而会有20%的下降,这对包装供应商的利润提升是有帮助的。一些终端用户,例如娃哈哈集团,已经开始接受采用柔印后印技术来完成包装印刷,以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 2.代替单张裱贴技术的连线裱贴技术 近年来,连线裱贴技术被市场接受的速度越来越快。采用连线裱贴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瓦楞纸板的水分含量,大幅减少胶黏剂用量,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料。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纸板达到同样强度的条件下,面纸定量得以大幅度降低。低定量的面纸、高强度的纸板和更灵活的楞型都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成本节约。一些国际客户已经开始测试利用定量为140g/m2和110g/m2的面纸进行连线裱贴。不过,与单张裱贴技术相比,连线裱贴技术现阶段的投资门槛也是比较高的,同时也需要有很好的订单进行支撑。 3.微细瓦楞与数码印刷技术开始升温 在包装印刷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越来越多的品牌拥有者会注重零售包装的货架销售效果。重型食品包装会走向双瓦(FF型、EF型或BE型)包装;快餐包装正走向微细瓦楞包装,我们很快就会看到麦当劳的产品开始使用微细瓦楞纸盒。 在短单数量增加以及品牌拥有者对缩短新品上市时间需求上升的背景下,数码印刷技术在这个领域会有很好的表现,在今后十年会有飞跃性的发展。今年,博斯特集团也将发布第一部数码印刷机。 (作者为博斯特(上海)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