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及药包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 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立和 信天一以药包业务为主,这几年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2007年我们的销售额刚刚过亿,2012年的数据是2.6亿元,翻了一大番。 近几年,随着进军药包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过去“北有环球、中有天一、南有九星”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经被打破。有的企业业务形态比较混杂,既做药包也做其他业务,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是专做药包的。说实话,我对目前行业发展的格局也掌握得不是那么透彻,由于全行业缺乏直接有效的信息汇集和沟通渠道,因此很难得到准确的一手数据。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济南、天津等地是药包企业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竞争比较激烈。这一方面表现在产品质量上。低档的药品纸盒用的是灰板纸,有的甚至还是手包盒,药包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可能都差不多,价格竞争就会更激烈;但在高档药包领域,不同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机包盒为例,过机通过率和过机速度是判断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那些设备好、技术强的药包企业无疑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还表现在服务水平上。以前我们主做药盒,说明书也做,但做得很少。现在根据市场需要,我们加强了说明书的生产能力,希望为医药企业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务。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自身的专业形象,希望业界人士提到鲁信天一的第一印象就是“做药包最专业”。 现在许多商业印刷、出版印刷企业开始转型做药包,主要是由于药包行业的门槛比较低。相比而言,烟包行业的垄断性强、不好进入,食品包装在安全方面有特殊要求,化妆品包装在量上又受限。这样一比较,虽然药包行业的产能也趋于过剩,药包企业也觉得这块蛋糕不会永远鲜美,但那些转型过来的企业可能觉得还是要比商务印刷的日子好过。 坦白地讲,药包行业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样有巨大潜力,我感觉药品及药包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医药行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既带来了促进药品生产销售增长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降低销量的一面。 一方面,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率的提升使就医的患者多了,药品销量肯定也会随之上升,医保报销标准的提高也促进了药品销售。但另一方面,国家正在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政策。“以药养医”应该讲是一个害人的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药品被当作商品进行买卖,关系到很多环节的商业利益。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深有体会,以前去医院随便看个感冒都要拿一大包药,由此带来的药品消费很明显是不理性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药养医”的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我相信这对药品销售量会有很大影响。 此外,目前我们使用的药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抗生素类药物,现在国家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势必会导致这类药品的销量降低。市场需求决定医药行业的产量,而市场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随着政策限制的加深和深度改革的到位,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肯定要降下来,不会像前几年那样保持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药包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势必会随之放缓。 “药品的需求量和药品包装的需求量之间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部长金娟 在新技术的推波助澜下,印刷行业产能无序扩张的问题逐步暴露,竞争可谓惨烈。部分企业已经无法在固有的细分领域争夺足够市场,有的商业印刷企业开始转行做包装印刷,这其中有特别大的企业,也有中小企业。很多原本做商业印刷转投包装印刷并积极涉猎药品包装的同行常跟我们交流转型的苦衷。 表面上看,药包的印刷技术不比其他包装复杂,但也不是说能做好其他包装就做得好药包,药包生产除有其自身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之外,还有一些行业特性的东西。比如说,药监局对药品包装的文字、图案等都进行了细致具体的规定,这是药包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和熟悉了解的。先不论新进企业在技术上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单纯是了解特有的政策法规可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药包的批量、利润率又谈不上极具吸引力,一些企业与医药客户合作后,往往半途而废,难以持续。也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规模较大的医药企业一般不会选择非专业的供应商为其提供包装。 药包业务是九星印刷的主要方向,我们始终坚持“高端防伪、全面配套”的理念,主要为国内的百强药企和外资药企提供服务。在“全面配套”上,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提出“告诉我您的想法,剩下的一切由我们来做!”我们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纸盒、标签、软管、纸箱等在内的多样化包装产品,也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和售后一条龙服务。在“高端防伪”方面,中国医药包装研发中心就设置在九星印刷,我们还拥有一个高端防伪包装工程实验室,在高速机包盒、防混装技术、综合防伪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举例来说,我们成立了机包盒小组,对国内外知名药品包装机械的参数进行整理归纳,并有机包盒工程师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巩固企业在药包领域的领先地位。总体来说,我认为国内的药包市场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现在国内医药企业对包装的重视度不够,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医药行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果政府出台政策要求药品降价,医药企业的利润开始下降,那么客户肯定会考虑在简化包装方面多下功夫。因此我们认为,药品的需求量和药品包装的需求量之间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即使药品的需求量上涨,也可以通过简化包装的方式压缩药品包装的需求量。作为配套企业,我们不可能自己衍生出市场,而且药品毕竟不是日常消费品,不是说包装做得好看一点或是产品好一点,就能卖得多一点。 从整个包装行业来看,份额最大的不是药品包装,而是电子、日化、食品等包装。药包市场本身的容量并不是很大,如果还有更多的企业持续地涌入,未来几年这块蛋糕够不够分,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考虑。可以预见,未来1~2年,药包市场的竞争会非常激烈,两级分化的现象可能也会更加明显。小型医药企业可能会因成本问题,就近选择能够为其提供低价药包的供应商,但中高端客户还是会集中在知名的专业药包企业进行包装采购。 “医药行业集聚化趋势明显,同时影响药包行业。” 济南众发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 济南众发是2003年由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和华泰集团投资建立的。当时集团希望能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立一家包装企业,利用这个平台扩展业务,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抵消报纸印量下滑带来的影响。我们的主营业务是药包,目前在药包市场已经打拼了近十年。 我认为,我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主要呈现以下两个发展态势。 一是集聚化程度加剧。新版GMP颁布之后,一些实力不强的小药厂迅速倒闭,这对促进我国医药企业提档升级、扩大规模,同时提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实力有很大的作用。大药厂越做越大,小药厂慢慢被收购、淘汰,这样的马太效应也传导到药包领域,药包企业也面临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 二是中药市场前景看好。目前国家财政对中医药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再者中药本来就是中国的强项。现在国内医药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仿制药,利润也比较低,而且产品标准都由国外企业掌握。我国医药行业未来的希望和出路主要依赖中药和生物制药。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大型医药企业都在设法收购中药品牌,这就决定了未来药包的中药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在图形设计和色彩搭配上会更有中药特色,比如进补养生的药品用暖色系包装,清热解毒的用冷色系等。 医药行业的特点就是有人就有市场,不存在周期性。未来五年,我认为这个行业还会有比较好的发展,这个从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制定的每年20%的增长目标就可见端倪。现在有那么多企业涌入药包领域,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但这并不代表进入这个行业就没有风险,要想在竞争白热化的药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做不到区域内的前三名,就无法摆脱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命运。对刚刚进入这个市场的新企业来说,最紧急的任务就是市场开拓和内部管理。我接触过很多试图往包装领域转型的企业,他们大多都有国企背景,人员没问题,资金、设备也没问题,但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认为可能还是要在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方面有所改善。 “药包企业的成本压力日益攀升。” 兰州华宇包装彩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毓全 华宇包装从1995年开始涉足药包市场,目前药包业务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面向西北市场。 现在药包企业承担的成本压力越来越重了。医药企业选择包装供应商时都要招标,目的就是压价。在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里,企业在确定标的价格时会给供应商留有一定的余地,用合适的中间价而非最低价作为标的价,最后应该是最接近标的价的企业中标。举个例子,一个药盒的成本是1毛钱,如果企业核算之后认为加上50%的毛利,供应商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生产,那企业就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标的价。从我们接触的客户来看,高档品牌一般会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其产品本身的利润好,客户更看重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包装的价格好谈。但很多中低端的客户只想把价格压到最低,在所有报价中他只选最低价。这样对药包企业是很不利的,企业不能盈利或是利润不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此外,现在药监码的订单越来越多了,药监码的生产是要成本的,而且由此还会带来损耗率上升、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但很多客户都不愿意承担这个费用,在价格压得特别低的时候会加一点,但加的也不多。 现在医药企业普遍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来付款,拖欠货款的现象很严重,这无形中又给我们增加了负担,现在好多企业接订单都是为了维持而维持,日子都不好过。今后我们还是想多做一点社会包装,如食品包装、饮料包装等,酒包这块也打算进入。 “市场竞争的加剧,倒逼药包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石家庄建东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建东 现在出版物印刷不大好做,特别是沿海地区一些企业这两年出口受阻现象比较明显,加上北方确实也没有几家大型的药包企业,因此南方一些出版印刷企业开始向这个领域转型,主要的手段还是价格战。这对原有的市场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市场变得更不规范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客户对我们的要求也相当苛刻,因此我认为药包行业现在很不好做,甚至比书刊印刷行业更难做。毕竟药包生产也不是什么尖端科技,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用质量和品牌去创造影响力,引进了一些高端的生产设备,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希望能以此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吧。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迫切希望寻找到突围的方法。我们以前是主营药包的,今年我打算在药包产品上缩减20%的产量,减少普药包装(主要是药品纸盒)的生产,在防伪工艺的研发方面下一点功夫,转而生产部分高档药包。高档药包的生产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我们希望通过走差异化的路线,重新塑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在药包之外,我们还准备丰富产品种类,生产一些其他产品的精品包装,算是从只做药包的专业化路线向产品多元化的方向做一个转型吧。我认为,装潢精美、个性化、有特色的精品包装的市场需求不会减少。目前这类包装在南方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北方地区还比较欠缺,我们准备发挥自身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把它引入北方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