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乐清市东瓯印业有限公司的前身——乐清市东瓯美术彩印厂成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成长为一家集设计、制作、印刷、包装为一体的综合性包装印刷企业,在当地逐渐小有名气。“以前企业每年有几百万元的产值,几十万元的利润,我觉得挺满足的。后来才知道,我们之前是多么安于现状。”东瓯印业董事长金小兵不无感慨地回忆到。
2010年,东瓯印业的年产值为500万元;2012年,企业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每年50%的年产值增长率使这家企业越来越耀眼,同行纷纷前来取经,想对其发展“秘诀”一探究竟。通过与金小兵的深入交谈,我们发现,东瓯印业正是借力精细化管理这双翅膀,引导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创造了中小包装企业高速发展的奇迹。
要变,就得先变理念
金小兵第一次意识到东瓯印业跟优秀企业还有很大差距,是在2008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的MBA课程时。通过一年半的学习,金小兵的想法、观念开始有了转变。“以前真的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后来跟同学交流时才发现,我们跟他们手中动辄上亿规模的企业根本不是一个级别,马上有种自卑的感觉,压力很大。”但金小兵发现,很多优秀企业都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种管理理念完全可以学习借鉴,“如果转变粗放式的管理理念,用心学习精细化管理并努力贯彻,我们应该也可以慢慢做到他们那样的规模。”
与金小兵参加管理培训课程几乎同时,乐清包协积极引导当地包装企业,实实在在抓管理,将管理提升活动作为协会为企业服务的重要内容,组织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的培训和参观活动。“我们参观了界龙集团这类上规模的企业,就是想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如何在企业落地、实施。”在乐清包协的引导下,金小兵更加坚定了要在东瓯印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念头。
自满——比较后自卑——学习后重拾自信,金小兵这样总结自己在接触精细化管理前后的心路历程。协会的积极引导和东瓯印业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一拍即合,给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我们和协会的想法是相同的,即企业要做大做强,精细化管理是必须实施的。但要真正在企业内全面推行,还需要企业自上而下都有理念上的认可,愿意接受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改变,并结合企业实际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因此,金小兵努力让东瓯印业的每位员工先转变观念,接受并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使其真正在企业生根发芽。
可是员工们最初并不买账,这让金小兵颇费了一番脑筋。“大家开始都觉得做精细化管理意义不大,太费事儿,表现得不太积极。因此,给员工进行培训,让大家意识到这样做对企业、对员工都是有利的,非常必要。这毕竟是个需要全员参与的‘浩大工程’,集体的正向力量不可或缺。”
于是,“引进外脑”成了东瓯印业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有力助推。“我们邀请了上海先知企管有限公司进驻到我们企业,对企业管理进行指导。先知企管的首席、实战型管理师张礼强在温州新雅集团和上海新雅都担任过老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他辅导过的企业很多都是中国甚至世界五百强。他的团队会根据我们提供的数据给出改进意见,现在东瓯印业很多精细化管理的做法都是受了他的启发。当乐清包协黄健友秘书长为今年5月15日在东瓯印业举办的2013年度行业管理培训活动物色老师时,我第一个想到了他。”
在这场培训中,“东瓯印业的过去、现在、未来”作为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成功案例被同行企业家们学习。金小兵还分享了这一路走来的感受和体会:“当大家的理念都转变了,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阻力就会小很多。尤其是当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提升了,绩效考核后员工工资提高了,自然就更好推广。对企业和员工来说,这是个双赢的过程。”
有目标,才有发展
东瓯印业成立时间较早,发展也一直顺风顺水。“虽未大富大贵,但也小富即安”,这句话用来形容东瓯印业推行精细化管理之前的状态似乎很贴切。“我们之前没有具体的目标,也没有具体的数据,完全的自然生长,能做到多少算多少。所以虽然公司成立时间比较久了,却一直徘徊在年产值500万~1000万元的规模。”金小兵说。
通过培训和企业参观,金小兵意识到,要使企业真正上规模、上水平,这种放养式的“纯自由”方式要不得。“按之前的产值,我们在本土可能算是规模企业,但跟温州、跟浙江、跟全国比,我们就是家庭作坊式的。所以我们也在考虑,能不能走出乐清,走出浙江?走出去的话,要通过哪条路?”
“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控制成本,还可以优化一些流程,降低损耗,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开始给自己设立目标,把产值和利润的增长速度都定在了50%,之所以定这个看似有些遥不可及的数字,是因为我们的基数确实比较小,应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些动力吧。”金小兵说到。
目前来看,东瓯印业将目标完成得很令人欣喜。究竟哪些方式促成了目标的如期达成,金小兵愿意将经验跟我们分享。
档案袋。档案袋是东瓯印业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有益尝试,虽然是“小物件”,却为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大作用。档案袋的功用直接体现在可以进行标准化的数据管理上,“我们以前没有对客户资料进行标准化管理,常常出现一些本可避免的低级错误。做几百万元的时候靠脑袋可能还记得住,但做到几千万元时必须进行标准化的数据管理。而且,即使员工离职,新上任者也能很快交接,非常规范。”与乐清其他包装企业相比,东瓯印业的档案袋采用的时间比较早。“我们的经验就是档案袋必须要建立,哪怕需要一定的投入。”金小兵肯定地说。5月15日的培训上,很多同行参观了东瓯印业的生产车间,当大家对配备在每个产品上的档案袋及其中一目了然的详细资料表现出极大兴趣时,东瓯印业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ERP系统。对于目前东瓯印业的发展阶段和企业规模来说,档案袋发挥的作用很关键。但如果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直使用档案袋也会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东瓯印业将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作为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ERP系统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大型包装企业中已经应用得非常成熟,但在乐清还不多见。东瓯印业之前曾在开单、出库等环节接触过该系统的几个模块,虽有所涉及,但还停留在“点”的阶段。精细化管理推行以来,东瓯印业将模块一个个添加,使企业现有的ERP系统不断优化,也成为了企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的重要标志。“现在从接单、生产到工资的发放,都纳入了这个数据化体系。不仅所需数据很容易找到,还能及时反馈订单的生产信息,非常方便管理。无论是客户管理、生产管理还是财务管理,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金小兵不无兴奋地表示。
早会。对员工的培训使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让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员工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了及时向员工传达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并获取员工的反馈信息,东瓯印业还实行了早会制度。“每天上班前我们有五分钟的早会,分析一下今天的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总结一下昨天需要改正的问题,效果挺不错的。”金小兵说。
档案袋、ERP系统、早会,这些东瓯印业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来为实现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努力一定会继续发挥光和热。“我们希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各级别员工、各生产环节的全覆盖,现在看来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未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们也会不断学习、借鉴更多的精细化管理方法。”金小兵对未来充满信心。
实现更多可能
精细化管理是个需要不断提高的过程,贵在坚持。“有恒心、有决心,不能半途而废。”这是金小兵谈到精细化管理时,认为最应掌握的要领。“问题是不断出现的,但出现问题时要反省并不断改进。刚开始的投入可能很高,也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这都很正常,但只要坚持,损耗降低了,质量提高了,成本也会降下来,慢慢你就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小奇迹正在发生。”
从2008年跟随乐清包协的引导走上精细化管理之路开始,经过两年的探索和磨合,东瓯印业从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期。虽然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但东瓯印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让很多大企业都羡慕不已。可说到要向他取经,金小兵却忙说不敢当:“放到全国来比的话,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真的不是谦虚,我们现在运用的很多方法,一些大企业早已用得很成熟了,我们必须出去多多学习才对。”
50%的年产值增长速度确实令人艳羡,但金小兵将其归因于企业规模和基数小。“一家企业,将年产值从三百万元做到五百万元比较容易,增长的不只50%;但要从三千万元增长到四千万元,虽然数额会增大不少,但增幅却小得多,所以我们要寻找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实现更多发展可能。”
循着这个思路,东瓯印业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平台。“在精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我们的视野确实开阔了,也更加敢想敢干了,开辟商务平台的想法也是受张礼强老师的启发,目前已经有客户在接洽中。”但无论做什么,能开发并守住客户才是最重要的。说到今年的任务,金小兵将“练好内功,争取新客户”摆在了首要位置:“包装市场很大,有时一个客户的订单就可能做到两三千万元,所以未来我们会对客户结构进行调整和整理,将客户分成ABC级,提高对大客户的服务力度和质量。”于是,在东瓯印业的精细化管理中,客户分级作为新成员被加入进来。“未来我们还计划成立外贸部,我相信这些新举措会为东瓯印业创造更多可能。”金小兵不无期待地说。
如今,精细化管理已成为东瓯印业的一对翅膀,帮助它起飞、翱翔。天空很蓝,世界很大,努力张开双臂的东瓯印业,一定能拥抱更美好的云影天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