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包装财智

内外结合 目光长远

时间:2014-02-14 16:52:48来源:科印传媒《包装财智》作者:厦门市卡腾包装咨询有限公司总经
  几点体会
  包装企业邀请咨询公司或培训公司给企业进行内部培训,往往出于两类需求:一类是硬性需求,即管理或技术上遇到了难题,亟待解决;另一类是提升需求,即企业已经做得比较不错,但有更长远的想法和规划,所以要进行系统的、利于长期发展的内部培训。
  一般来讲,比较成熟规范的包装企业相对更重视内部培训,这和企业规模及管理者意识有很大关联。很多中小包装企业不重视内部培训,他们或是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或是在进行自我更新和提升时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更多地是做一些零星的应急培训,比如当客户要来验厂、检查时,可能会突击性地组织培训,而不是系统地、有计划地推动培训计划。
  卡腾包装咨询有限公司从2002年开始涉足包装行业咨询服务领域,到2007年已经发展得比较系统了。我们提供的课程范围比较广,包括技术、管理、人与人的沟通方式等,技术类培训尤其是关于瓦楞纸板生产线操作的课程所占比重较大。我们的技术类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效果不错,经我们辅导过的企业在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在这些培训课程中,有的是通用课程,还有一些课程具有针对性,需要对企业的机器设备、技术水平进行测评后再组织内容,具体课时也会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调整。
  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技术类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管理层面进行推动。如果只重视技术培训而不关注管理培训,往往效果不佳。目前,我们在管理层面的课程特别注重执行力的培养,因为只有企业的执行力到位了,各项工作才更容易开展并取得实效。
  在对企业进行培训的前后时间段,我们会根据课程内容组织水平测试,企业可以根据测评成绩前后对比,评判培训效果;另外,生产效率、损耗、人均产能等这些实在的KPI指标也可以反映很多现实问题,说明培训成效。作为培训内容的供应方,我们也会对培训效果进行监测。有时我们的项目组在企业进行培训,我会找时间去企业基层“微服私访”,听听员工们对这次培训的真实看法,他们的反馈意见是我们进行改进和提升的重要依据。
  为包装行业提供内部培训这么多年,我有一个基本观点:企业老板要有这个信心,如果坚持培训一两年,那你的企业跟别的企业肯定很不一样。现在有些老板害怕员工参加培训后长了本事,另谋高就。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因此要尽量进行全员培训,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如果培训体系建立起来了,培训后的人员流动性仍然很大,尤其是核心骨干总是留不住,那就需要反思,是不是公司的机制存在问题。

  培训新形式:
  外训师辅导内训师
  在我接触的包装企业里,除部分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大多数企业的培训方式还是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老师傅们经验丰富,但要把师傅变成老师、给企业进行内部培训的话,还是有一些限制因素的。这主要跟包装行业的从业者特点有关,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文化程度不高,动手能力强的往往不善表达,能说会道的在经验上又相对欠缺一些,所以似乎总是存在一些问题。
  我觉得如果企业有实力,建设一支内训师队伍,会成为内部培训的强大力量。如果暂时没有内训师,邀请咨询或培训机构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还提供一种服务——帮助企业辅导内训师。有人可能会问,你们为企业培养了内训师,岂不是丢了自己的饭碗?说实话,我没有这个担忧,我们更关注的是自身能力的建设。如果企业通过我们的培训达到了一定高度,拥有了自己的内训师,虽然以后不再跟我们发生业务关系,但这家越做越好的企业在行业内的口碑也会越来越好,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这家企业是我们之前培训的。”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荣耀,也利于我们跟更多的企业合作。所以说,与其担心被偷师,不如注重自身能力的建设,将内功练好,争取一直走在别人前面。
  我觉得企业进行内部培训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培训要有系统性和长期性,不是今天培训、明天就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要制定系统的长期计划,不能急功近利,培训哪些内容、哪些人员需要受训,都要事先明确;其次就是要有配套的激励机制,将培训评估与员工的升迁、福利待遇、职业生涯规划等挂钩,激励机制做好了,员工跳槽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最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企业跟我们培训机构一样,都要尽量做到胸怀开阔。企业给员工培训时,不要时刻担心他可能跳槽的问题。一个员工毕竟没有力量改变太多东西,一家企业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企业高层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不管是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还是为人处世的能力,这样看待问题的层次才会越来越高,担心和不安全感也会渐渐消失,而企业也会在厘清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后走得更加顺利。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