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产生废弃物,这不仅增加了环境压力及污染,还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废弃物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科学合理地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可以让制造业变得更加绿色。
在软包装行业,由于在凹版印刷和干式复合环节中大量采用溶剂型油墨和胶黏剂,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处理及排放问题就显得格外受人关注。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回收再用,将其变为可再次使用的生产资料,节约成本。这道孰是孰非的选择题看上去似乎答案一目了然,但究竟应当如何作答,却是正在考验软包装行业的、一道并不那么容易解答的问题。
技术升级 步步跟进
行业专家、石家庄天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岗行为我们介绍了目前软包装行业中存在的几种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最早在我国市场上推广的技术是催化燃烧法,其通过将吸附浓缩后的有机废气进行催化燃烧,使废气中的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对燃烧后的热能进行利用。目前看来,热能再利用的效果不错,“但这种方法是破坏性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高温氮氧化合物等危险气体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由于无法回收得到具有再利用价值的溶剂,企业也无法获得可见的经济收益。”
吸附回收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还原、提纯、回收,不但能够实现减少污染、净化处理的目的,还能将废气还原成符合使用标准的有机溶剂,为企业节省大量有机溶剂的采购成本。“针对VOC的治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吸附回收法。它能够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企业会因此产生更大的积极性。”肖岗行这样分析。
肖岗行同时身兼河北天龙彩印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天龙彩印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使用溶剂回收设备的软包装企业之一。对于吸附回收技术,他们也经历了先后几次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
据肖岗行介绍,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吸附回收技术主要是蒸汽脱附法,即用蒸汽作为脱附介质,对回收的有机物进行解析,然后通过冷凝还原成液体。但解析后的蒸汽冷凝水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无法完全通过重力分层从水中分解出来,因此对分离及提纯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还有的企业通过汽化渗透膜进行脱水,但这项技术的投资一般在60万~70万元,溶剂回收量大的要投入近百万元,而这仅仅是在设备投资之外、末端进行水处理时产生的额外支出,因此客户的接受难度会很大。
与蒸汽脱附法不同,欧美国家采用的是氮气解析技术,该技术避免了蒸汽脱附时会产生含有多种溶剂的冷凝水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时间和设备投入、运行费用;另外,该技术回收的溶剂纯度更高。“目前我们研发的氮气解析溶剂回收设备,溶剂回收率能达到90%以上,废气净化效益达96%以上,优于国家标准90%以上。”这是肖岗行给出的数据。
技术持续进步,设备不断升级,环保理念走在行业前列的先锋企业也在步步跟进。上海紫江彩印包装有限公司也是较早在溶剂回收领域进行探索的软包装企业之一,采购总监杭兆鹏亲身经历了紫江彩印对溶剂回收技术的重复引进和升级换代,对这个领域的快速发展感触颇深:“我们每年都要使用2000~3000吨溶剂,最早采用蒸汽脱附法,但回收效率偏低,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从环保和经济两方面考虑,2011年,我们淘汰了老设备,购进了通过氮气解析的溶剂回收设备。”
经过多年对相关技术和国内外设备供应商的近距离考察,杭兆鹏认为国内的溶剂回收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第二次选购溶剂回收设备的时候,杭兆鹏仔细比较了国产设备和某日本品牌设备的优劣之处,得出的结论是:从设备固定投资来看,日本设备比国内的高3~4倍;从辅材的使用寿命来看,日本设备使用的活性炭纤维使用寿命一般只有1年,而国内设备使用的活性炭颗粒吸附材料可以用3~4年,因此辅材成本也有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万一日本设备出现问题,处理成本会比国产设备高得多。
当然更让杭兆鹏看重的是设备的投资回报率。从生产一线反馈的数据来看,目前紫江彩印每月大概能节约40万~50万元的有机溶剂购买费用。“买这套设备时我们投入了1000多万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用个两三年,就能收回设备成本。”
与杭兆鹏深有同感的还有河南金誉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灵。2010年,金誉包装斥资2000万元引进有机溶剂回收系统。近期,金誉包装的有机废气回收项目已经通过了河南省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验收。李中灵对这一技术的认可度也相当高:“不但实现了VOC的零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回收溶剂的质量与新买的溶剂几乎一样,每个月可以为我们节省80万元的溶剂购买费用。”
市场推广又添助力
“前几年,我们和业内人士经常坐在一起探讨:软包装行业到底有多少家企业?经过对比计算,我们估计规模以上的企业应该有1300多家,但这些企业中当时已经安装溶剂回收设备的还不足百分之一。这几年大企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粗略估计,目前国内应该有30家左右的软包装企业安装使用了溶剂回收设备,但仍然不足总量的2%~3%。大家对这个技术基本认可,可真到用的时候,还是会有迟疑。”近几年,肖岗行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溶剂回收设备的市场推广工作中来。越是深入行业,这样的感触就越是深刻。
为什么技术和设备得到认可,推广应用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肖岗行给出了这样的分析:首先,目前国内的溶剂回收设备供应商大多是从石化行业转过来的,对软包装行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特点并不十分了解,使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匹配性差的问题;其次是溶剂回收设备的投资成本比较高,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投入对处于微利水平的软包装企业来说确实有些困难;还有一个难点是与目前的行业现状紧密相连的,“近年来,我国对软包装残留溶剂的要求比较严格,很多企业通过加大排风量来减少残留溶剂,排风量大,使用溶剂回收设备的数量就多,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依然是横亘在溶剂回收设备市场推广道路上的一块大石。
同样是设备投资,许多软包装企业对于凹印机、复合机和溶剂回收系统的购买热情是很不一样的。“有些企业觉得买印刷机更能获得眼前的可见收益,其实他们没有算清一笔账。”肖岗行说,“一台印刷机少则三四百万元,贵的上千万元,按照现在的产品利润率,它能创造的价值是算得出来的。而溶剂回收设备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只要企业的业务量有保证,溶剂回收的效益就是稳定的。更何况投入再大,也大不过一台高档凹印机。”
把之前白白排放出去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第二资源”,肖岗行希望溶剂回收技术的价值能被更多的软包装企业认识。“过去溶剂价格高的时候,8~17个月就能收回全部投资;现在溶剂价格虽然有些回落,10~27个月也能收回。收回全部投资所需的运行费用,只占溶剂回收价值的20%左右,也就是说,收益率在70%~80%,软包装行业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收益率。”
杭兆鹏更愿意从市场开拓的角度来谈论这种收益:“我们的客户很多都是相当重视环保的跨国公司,每年都会让我们提供节省了多少能源、资源的数据。现在溶剂回收设备已经成了我们进行自我推荐时的亮点,客户也非常认可。”
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鼓励或也将成为推动软包装企业采用溶剂回收技术的新助力。杭兆鹏说:“毕竟采用溶剂回收设备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而非法规强制,所以环保部门会经常给予我们一些小奖励。”2013年10月,财政部宣布中央财政将安排50亿元资金,以奖代补,全部用于京、津、冀、蒙、晋、鲁6个省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这也将惠及这些区域优先使用溶剂回收设备的包装企业。
从肖岗行的市场感受来看,目前溶剂回收设备的主流使用者还是那些规模较大、有资金实力的软包装企业,那么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软包装企业来说,又该怎么办?
“这一两年,我感到大企业的投资热情在升温,我们接到的客户咨询也越来越多。在中小企业方面,我们感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正在提高。”就在近一段时间,肖岗行先后前往河北雄县、天津开了两个会,当地环保局希望天龙环保可以提出一些针对中小软包装企业溶剂回收的建议。“我们提供了两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设备方案,一套售价40万~50万元,一套售价70万~80万元。让中小企业用得起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他们用得好,2013年初,我们给河北藁城一家小型软包装企业安装了设备,目前来看效果很好。”
不过,无论是设备供应商还是使用企业,采访中都提到采用溶剂回收技术只是针对目前软包装行业的发展特点和现有设备状况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溶剂回收设备或许只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产品”。如果企业始终采用需要有机溶剂的印刷和复合工艺,VOC的污染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治,而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无疑将是“无溶剂”。因此,金誉包装开展了“治本”行动—开发“可见光固化无溶剂生物基油墨”和“可见光固化无溶剂胶黏剂”。
这项工作实属不易,但用李中灵的话是“不能不做”:“要使绿色包装至善至美,就必须从源头开始。”从回收废弃物使之变为“第二资源”,到从源头减少资源的使用及浪费,这条道路还很漫长,但只要有先行者的行动,我们就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