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印刷方式,印前设计都与印刷及印后加工工艺息息相关,且直接影响到印品质量及工艺的控制。印前设计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要素,笔者现结合我公司现有印刷设备及胶印的特性,探讨胶印印前设计中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印刷色序安排 1.单色胶印机色序安排 单色胶印机属于湿叠干套印,印刷色序一般为:青、品红、黄、黑。为了尽量减少套印色差,更好地衬托出图文的重要色,应采用合理的印刷色序。例如:以红色为主色的图文,应按照品红、黄的色序进行印刷,这样就能突出主色红色。另外,在单色胶印机印刷过程中,可以先印刷对套印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黄色和黑色,等纸张逐步趋于平稳后再印对套印精度要求高的后印色,这样能有效避免因后印色对套印精度要求高而产生套印不准的现象,从而提高印品质量。 2.双色胶印机色序安排 在双色胶印机印刷过程中1色和3色属于湿叠干套印,1-2色和3-4色的印刷属湿叠湿套印,因此一般采用以下印刷色序:1-2色为品红-青或青-品红,3-4色为黑-黄或黄-黑,但也要根据具体要求来灵活调整。如果想突出某个重要色(如绿色),就应按照品红-黄、青-黑的套印色序进行印刷,以获得较理想的印刷效果。 3.四色胶印机色序安排 四色胶印机的印刷色序一般为黑、青、品红、黄,其中青色和品红色的顺序可视图文情况灵活调换。多色印刷(超过四色)时色序安排比较复杂,一般而言,大面积专色应安排在色组的后面,但需放在黄色的前面。金、银墨一般放在较后的色组,网点和实地的叠印,必须将网点放在前面,实地放在后面。 在色序安排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颜色的透明度。例如,黑墨和红墨同时印刷,因为红色属于透明色,所以无论先印刷哪一种墨,红墨都无法完全掩盖黑墨。而如果白墨和黑墨同时印刷,无论先印刷哪一种墨,黑墨与白墨叠印的部分总会出现发虚的效果。所以,湿叠湿印刷时,白墨、金墨、银墨不能和其他色墨同时叠印,必须二次印刷或镂空印刷。但当采用UV印刷时,则可以实现白墨打底和其他色墨的叠印,这是因为色组与色组中间加装了UV灯,可对先印刷的白墨进行固化,然后叠印其他色墨,此时,白墨一般安排在前两个色组。 此外,色序安排还要考虑油墨黏度,如果后印色墨的黏度较大,在黏弹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油墨反粘现象,从而影响套印质量。因此,一般情况下,应采用油墨黏度递减的印刷色序,以保证印品质量。 烫印部位设计要素 设计印品烫印部位时需要注意:当采用先烫后印的方式时,应尽量避免在电化铝上印白墨,这是因为印品在印刷过程中极易出现拉墨现象,一旦出现拉墨,视觉效果会非常明显,不利于发挥先烫后印的特殊效果;大面积部位尽量设计网点,使用UV灯进行固化,防止烫印部分出现油墨反拉现象。 对于没有圆压圆烫金机的包装印刷企业,还要注意先烫后印产品的烫印图案面积不宜过大,因为大面积烫印容易出现白点、气泡等质量问题。此外,先烫后印要做到墨层不厚、颜色深浅过渡平缓;烫印线条最细不能小于0.12mm,压纹线条最细不能小于0.09mm。 专色设计要素 在设计专色底时,尽量避免设计白墨打底后再印刷两块专色版,可直接进行两块专色版的印刷,这样可以保证大量印刷生产时颜色的一致性,不容易出现色差。 在印前设计中,如果出现胶印过渡网上覆盖珠光墨的情况,应选择颗粒较细的珠光墨,采用500目网印进行印刷,如果选择颗粒较大的珠光墨(300目网印),由于墨层较厚、遮盖力强,几乎会把60%网点盖住,过渡网便无法达到设计效果。 镂空套印设计要素 正常胶印镂空套印时,漏白尺寸统一为0.05~0.08mm,针对墨量较大的印品,漏白尺寸可加至0.10~0.15mm;当先胶印后网印时,会进行镂空套印设计,网印漏白尺寸要加大0.15~0.25mm,因为网印墨层较厚,油墨固化方式是光固或晾干,所以当白卡纸、玻璃卡纸为承印材料时,网印的次数尽量不超过两次。如果客户有二次网印的需求,则需要根据纸张的变形情况来确定第二次网印的准确位置。 当产品有压凹凸表面整饰需求时,就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凹凸版。设计凹凸胶片时,其图案需比实际图案缩小0.1mm,如果出现了特殊位图则不能在印前电子文件中进行缩位,整套凹凸胶片应保持原有大小,通知制版车间在制版时进行整体缩位即可。 网点角度的选择 在印前设计中,网点角度的设计尤为重要,如果设计不当,印品在印刷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干涉条纹。常见的网点角度有15°、45°、75°、90°。其中,45°网角的网点表现效果最佳,稳定又不显呆板;15°和75°网角的网点表现相对差一些,但视觉效果并不呆板;90°网角的稳定性最佳,但视觉效果最差,显得非常呆板。一般情况下,正常网点角度为青15°、品红75°、黄90°、黑45°,烟包印前设计中墨量较大的主色调网点要选45°网角输出,以达到最佳的印刷效果。 拼大版注意事项 拼大版时应注意设计辅助标记,比如拉规线、十字线、色标点,以方便工艺实现时的检查校对,对于印品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识别指标。一般情况下,出血尺寸应超出成品尺寸2~3mm,以避免模切或裁切时出现偏位、露白等问题。 当然,印前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笔者并未一一谈到,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