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食品包装卫生标准
为了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包装材料添加剂、胶黏剂、油墨等进行监管,国家颁布了GB 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经过多番修订,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食品包装材料及成型品的国家基础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用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随着包装用添加剂的日益增多以及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该标准涉及的添加剂品种已经扩充至959种,严格规范了包装用添加剂的使用安全。 此外,国家卫生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又联合发布了21项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标准,包括树脂标准9项、成型品卫生标准12项,如GB 9691-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 9688-19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这些细化标准对食品包装材料及成型品的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量、有机单体残留物、裂解物、有害添加剂等指标设定了最低限度。 3.食品包装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 质量标准是对食品包装的物理性能、阻隔性能、光学性能和卫生性能等规范性要求,从包装材料,成型品的外观、尺寸、拉伸性能、撕裂性能、剥离力、热封强度、穿刺强度、气体透过率、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雾度、光泽度等指标对食品包装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如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 干法复合、挤出复合》等。 为了统一上述指标的评价体系,国家已经制定了完整的检测方法标准。例如,卫生标准分析方法有GB/T 5009.58-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等,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有GB/T 1040-2006《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压差法》、GB/T 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 杯式法》、GB/T 8808-198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等。 4.其他监管措施 除了建立食品包装及成型品标准体系外,国家还联动质检、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成立了监管队伍,通过定期检验、监督抽查等措施,规范食品包装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以确保食品包装的安全。 5.当前监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当前的食品包装安全监管体系在逐渐完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标准落后,亟待完善。当前食品包装的相关卫生标准、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虽数量较多,但多制定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容陈旧过时,已无法适应当前快速的行业变化,亟需完善。 (2)政府监管较为滞后,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突击检查,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管体制。 (3)相关检验机构的检测实力、设备精度、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提供精确的检测结果,影响相关企业和机构对食品包装安全的自控与监管效果。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加,人们对食品包装的安全要求也逐渐提高。食品企业应增强对食品包装的安全意识,严格依照相关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规范其应用。同时,还应加强各级监管队伍对食品包装的检验频率和监管力度,提升检验机构的检测水平与精度,多举并行,为民众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