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因其印刷周期短、一张起印、可实现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等优势,在近几年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业务量越来越多。但就笔者所在城市(义乌)来看,数字印刷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但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对印刷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数字印刷机操作人员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保障印刷质量。笔者以静电数字印刷机为例,将工作中积累的提升打印质量,应对打印故障的经验进行分享。 经验一:应对静电数字印刷机不能打满版的解决方案 静电数字印刷机不能打印满版,即使设置了出血,纸张会留有3mm~5mm的白边,这是由静电印刷本身的特性决定的,静电数字印刷机采用墨粉进行印刷,墨粉在加热定影之前是平铺在承印物上的,若能打满版,墨粉会铺到纸张的边缘,印刷过程中的抖动会使墨粉洒落,造成印品页面脏污等故障。 因此,采用与原稿同样尺寸的纸张打印时,得到的最终成品尺寸往往小于客户提供的原稿大小,如客户提供的原稿是A3(297mm×420mm)大小的文件,打印到常规A3幅面的纸张上,每个边会留有3mm左右的白边,切掉白边后成品尺寸为2 9 1mm× 4 1 4mm。这在印刷单页时问题不大, 但若印刷有一定厚度的杂志、出版物时,就要注意封面尺寸的设计和封面纸张大小的选择。笔者曾碰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客户印刷50本出版物,内文310页A4幅面,定量为70g/m2双胶纸, 封面定量为2 0 0 g /m 2铜版纸, 内文打印后书芯厚度1 6mm, 客户提供的封面原稿是2 9 7mm× 4 2 0mm, 考虑到书芯的厚度, 对封面原稿宽度进行了修正, 将宽度拉大到4 3 6mm, 封面选择了2 9 7mm× 4 4 0mm的铜版纸,因打印机不能打印满版导致了6mm的留白, 打印后的封面图文宽度为4 3 4mm, 切书时切口处切掉2mm~3mm后,封面刚好没有露白, 且不至于将封面切掉太多引起图文缺失。 经验二:印刷品颜色保障措施 1 . 色彩管理。色彩的还原是印刷复制的核心,最理想的状态是从原稿的输入到印刷品输出都能保持颜色的一致性,这就需要对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进行颜色统一,也就是进行色彩管理的初衷,生成所有输入和输出设备的ICC特性文件, 色彩管理系统中的PCS连接空间将ICC特性文件进行翻译解释,来达到不同设备间颜色的统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数字印刷企业因客户要求不是特别高、嫌麻烦, 很少做色彩管理,即使要做,也没有比较专业的人员负责色彩管理工作,只好请印刷机销售人员、软件工程师来做。但以下两种情况下,一定要进行色彩管理,一是数码打样,因为此打样稿通常会作为胶印的追样,若打样稿本身色差太大,不能给后续大批量印刷带来准确的追样标准;二是小批量加工时,不做色彩管理难以保证产品颜色的一致性,造成较大损失。色彩管理一定要安排专人负责,过分依赖于软件工程师,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很难做出高质量的产品。 2 . 校色。对很多企业来说不做色彩管理可能对产品影响不大,但如果连校色也不做,那这个企业所印刷的产品肯定会跟原稿的色差非常大,特别是大批量打印时印品颜色不稳定,前后色差也会比大。这是因为,数字印刷机受环境的影响,性能不稳定,更换零配件,改变纸张的型号等,颜色会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校准, 颜色的稳定性将不能控制,校色主要是稳定打印机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