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我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60岁之前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比起那些每月都跑马的大神们,我只能算一个纯粹的长跑爱好者。每年跑马一两次已经足以满足基于爱好的需求。如此掐指一算,60岁就在眼前,如果一年一次,跑完6大满贯赛就需要6年。所以趁年轻先完成6大满贯赛当然是最完美的结果。60岁之后不知道还会不会再跑,但我的习惯从来都是,只有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之后,才能抵达更大的目标。 因此当2017年上半年看到爱燃烧APP上有6大满贯之一的柏林马拉松的直通报名机会时,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报名资格。然后照例是四个月的准备期。这次的准备期训练几乎全部是在森林公园的坡路上完成的,而且都是大上坡和大下坡。上坡时能够维持“跑”的状态已经不易,下坡时因为担心对膝盖的冲击更不敢跑快。因此训练的每公里配速可想而知,基本都在7分钟以上。在完全没有速度训练的情况下,自己对柏林马拉松的期望值一直是重在参与,虽然累积跑量并不少,但是从来没敢想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甚至是破四。 转眼就到了比赛时间。提前两天抵达柏林,从机场开往市内的快轨列车上,已经满是来自全球各地的“特殊游客”,看装束、行李和身材就知道他们是来干什么的。预定的酒店离比赛起终点的勃兰登堡门不远,酒店里更是看到各国的参赛者,印象深刻的是一群印度大叔,显然也是来自某个跑步组织,T恤背上都印着“Chasing 6 major marathon in the world ,London Berlin Tokyo NewYork Chicago Boston”几个字。呵呵,发展中国家大叔们爱好都相似。等到去马拉松博览会会场取参赛包时,才是进入一个纯粹跑者的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领取参赛包的大厅,而是外面销售跑步装备的大棚,和遍布的啤酒烤香肠摊儿。领完参赛包的跑者们似乎没有人想急于离开,到处合影留念,谈天说地,享受着德国啤酒和烤香肠,全然忘记戒酒是跑者出好成绩时必须的戒律。这种感觉仿佛你将参加的根本不是一个比赛,而是一场嘉年华似的大Party。
9月24日比赛日早上终于站在起跑线前。对我来说,参加任何一次马拉松比赛,都好像学生终于迎来的大考、演员最终等来的登台机会。除了兴奋与期待,也有难言的紧张。柏林历来有“马拉松最快赛道”的说法。不知什么原因,过去5年有3年的世界最好成绩是在这里创造的,但是我真的没敢想PB,想的最多的依然是一定要完赛。起点处人声鼎沸,拥挤的人群居然让手腕上专业的GARMIN跑步手表接收不到GPS信号。我以为手表故障,心里直埋怨自己居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正在发愁,旁边一位香港的哥们儿手腕上戴着和我一模一样的手表对我说,“原来你也一样没有信号?”好在赶上最后时刻,手表终于工作了。我也随着兴奋的人流冲出了起点。 前几公里就感觉自己跑得太快,一看表居然一直用5分30秒的配速在跑。第一个10公里居然58分钟就跑完了,而且关键是没有感觉特别累。我心中默念,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赛道,难道是地球磁场在起作用?也没有看出它神奇在哪里,道路很窄,还不断的有转弯。天空中一直飘着小雨,地上一片片积水。而且每隔5公里左右就有补给点,选手在补给点的表现可不如在日本参赛时那么文明。不仅不断地发生挤撞,而且喝完水,就把杯子丢在地上。因此,每隔几公里,你就要踩着一路上的杯子跑上几百米。但是,速度却跑得很快,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一直用5分多钟的配速跑过10公里、半程、直至30公里。而且心率一直稳定在150左右,这远高于我平时LSD时的心率。看来在广东炎热的热带雨林里跑坡还真的管用。再往前跑,我终于明白些原因。我出发的时候,是混到3.5~4小时PB的选手区起跑的,参赛选手水平都很高。道路不宽,一路上非常拥挤,根本拉不开距离。像我这样的菜鸟级选手,超过别人不容易,想慢下来也不容易。完全是被一群高手夹着带跑一样。看来无论干什么事,都得跟高手混。 也是不久前看到的文章,马拉松只有跑进4小时,才能算业余选手。跑不进4小时只能算闹着玩儿的业余爱好者。过了半程,跑到30公里处。我居然一直都能跟住身背4小时旗帜的兔子。心中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愿望,这次一定要破四。然而跑过30公里,本以为胜利在望,却真正体会了什么是马拉松的“撞墙”期。先是觉得自己的鞋底好像磨破,感觉鞋里进了沙子。事后发现,因为一路踩水,右脚的脚趾已经磨破,只是感觉好像进了沙子。体力的极限还是不可避免的到来了。越临近终点,越跟不上那位四小时的兔子。看着手表上的时间越来越接近4小时,而终点却怎么总也跑不到头?心率还是150~160之间,我准备拼一拼,再提提速度。但是不仅腿脚越来越不听使唤,而且明显感到嘴里有股腥味,我知道这是身体的信号,说明心肺的运动已接近极限。 马拉松这种极限有氧运动,看起来考验的是四肢的运动能力,其实更关键的是心肺持续供氧和供血的能力。极度疲劳时的高心率也是最容易导致身体出现状况和危险的时候。既然已经验证了自己有能力跑出更高配速,就没有必要在能力不济的时候硬拼一个结果。既然目标在远方,又何必在意一城之得失。我稳定住之前的配速,拖着越来越沉重的双腿,艰难地穿越勃兰登堡门,跑过终点。4小时9分40秒。也许错过柏林就永远不可能再破四了。但是对于一个真正享受跑步的人,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成绩就像某些钓鱼老手钓上来的鱼,欣赏完之后还会丢回水中。真正的乐趣岂不就是这份经历和过程。 城市马拉松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一众跑友呼啸着跑过一个城市。所有的交通工具都为你让路,这时你才像这个城市的真正主人。虽然路边的景色你根本没有一刻闲暇去欣赏。但是就像我们旅游一样,重要的不就是走过吗?跑过柏林之后,我才有更多闲暇去打量和品味这座有太多故事的历史名城。当你顺着柏林的中轴线,走过蒂尔公园中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塑像,一路前行看到一副征服者形象的苏军战胜纪念碑,走过地上隐约看到的柏林墙遗迹,穿过勃兰登堡门进入曾经的东柏林。完全就是一种历史的穿越感。我们一直看到的、感觉到的都是富裕、专业、严谨的德国形象。其实德国的悲情只有在柏林才能真正体会到。 从普鲁士帝国立国起,这里就是德意志的首都和政治经济中心。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荣光绝对不会逊色于任何一个欧洲名城。从俾斯麦这个铁血强人到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都曾经令这个城市变得无比疯狂。柏林在历史上曾经无数次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中心。但是两次大战的无情战火却曾经彻底将这个城市化为灰烬。之后更是长达四十五年的被占领和被分裂,成为东西冷战的最前沿阵地。刻画这段历史的最好城市地标,就是代表德意志中兴的俾斯麦塑像,将柏林踩在脚下的征服者苏军战胜纪念碑,代表历史荣光的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当然还有锈迹斑斑却无比沉重的柏林墙残段。有心的德国人完整地保留了这段历史。 如今即使是统一后的德国,不要说比全盛时期的普鲁士帝国,即使与一战前的德国相比,国土面积也只有一半多一点。两次大战将德国从国力直逼美国的世界性大国打成一个区域二流国家,仅仅因为他们选择了一条错误的崛起之路。如果以柏林历史上的荣光来说,它的城市规模与建设绝不会输给伦敦、巴黎甚至任何世界性都市。但现如今即使在西柏林区域,依然可以感觉到与其他前西德城市相比的破旧。西柏林最大的泰格尔机场,从规模上讲恐怕比国内的三四线城市机场都要不如。直到今日,每一个初到柏林的游客,第一个会问的问题依然是,哪里是柏林墙?哪里是东柏林,哪里是西柏林?你可以感觉到,即使将近三十年过去,柏林虽早已重归富裕德国的首都,但是依然没有完全走出这段历史。但愿这段历史会永远成为历史,柏林的这段遭遇不会再在地球的的任何角落上演。 (作者为兆迪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