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技术

坚持以开放创新 增添印刷业共同发展新动力

时间:2019-10-09 14:50:11来源:科印网作者:刘晓凯
  (二)中国印刷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提出贯彻改革精神,创新章法,有计划地对印刷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自此,中国印刷人立足产业实际,发挥守正创新精神,经过几十年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印刷业发展道路。一是既自力更生提高技术水平,也对外合作推动共赢发展。多年来,在国家层面,我们一直在技术研发、升级改造和装备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全力推动印刷机械发展。目前,中国印机行业总产值已超过500亿元,排在全球第四位。近几年,在经济发展形势严峻、结构调整任务迫切的大环境下,印机行业仍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特别是2017年以来,印刷设备器材市场行情明显复苏。同时,为适应关贸总协定要求,国家降低进口印刷设备关税,统一和规范外资进入标准和门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二是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也大力发展和健全印刷市场体制。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印刷业发展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确保产业发展正确方向。同时,完善行业管理法律法规,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法治化市场体系,培育壮大印刷市场。三是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强化宏观方向指引。中国印刷业企业主体多样,95%以上是民营企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国有印企在国家文化安全、政治导向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发挥战略导向作用,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历程,印证了那句老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印刷业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从我们的角度看,关键是把握导向、找准方位,立足于生生不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围绕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从中汲取营养、增添动力,弥补短板、求得发展。

  (三)中国印刷业实现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突破。40年来,中国印刷业秉持改革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实现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对外开放三项重大突破,改变了中国印刷业的运行机制、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成效巨大、影响深远。一是体制变革释放了行业巨大创造力量。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印刷业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首创精神。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印刷企业家,他们有的曾经是村委会主任、有的曾经是教师、有的曾经是公务员,在印刷业良好发展态势感召下,在产业优惠政策支持下,他们白手起家、勤劳创业、艰苦奋斗,打造了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在中国的其他地区,也成长出一大批优良人才。我们为中国印刷业自豪,也为优秀的企业家而骄傲。二是技术创新提供了发展的不竭动力。上世纪80年代,在王选精神感召下,以汉字信息处理和汉字激光照排为标志的印刷创新技术,推动了中文汉字处理数字化进程,使中国印刷技术得以与世界信息技术接轨。三是对外开放提供了发展的重要支撑。40年来,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国家产业投资的陆续到来,为中国印刷业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和工艺,中国印刷人的国际视野逐步完善,国际化运作经验不断丰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印刷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四)中国印刷业促进了全球印刷格局的调整优化。40年来,中国印刷业以开放胸襟面向世界,以开阔眼光拥抱未来,接纳包容、积极融入全球印刷业,推动了全球印刷业取得积极发展。一是促进全球印刷业资本、人员、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中国吸引了全球几十个国家来华合作设厂,截至2017年12月,共有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总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同时,中国加大对世界相关国家印刷业的投资力度,足迹已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相关国家。二是推动全球印刷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中国不断降低印刷设备关税,已经成为许多国际装备厂商的重要海外市场之一。2017年,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进口额达到2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对高端印刷装备保持了旺盛的购买力。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厂商到中国来投资建厂或与中国企业合作。海德堡小森、惠普、马天尼等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取得良好业绩。中国印刷装备厂商逐步发展壮大,服务国际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促进全球印刷业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中国印刷业自身具备的优良传统、创新精神、黏性特质等特征,助推行业极大地拓展着服务功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印刷加工产业链,为国际社会超过50个国家提供着印刷包装服务,甚至在创造着所在国的文化服务业态,2017年,中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额已达到842亿元。

  二、把握印刷业发展新方位新坐标,在产业变革中谋求新飞跃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和调整,需求升级、技术进步、体制创新推动全球印刷业进入发展新方位。但是,印刷业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发展环境和因素依然很多,特别是全球经济宏观发展出现拐点,贸易保护持续升级,国际经济复苏遭遇挑战,再加上信息化发展速度加剧,等等,这使印刷业发展既充满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40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印刷业,完善法律法规、创新管理体制、营造有序环境、促进要素流动,使中国印刷业在宏观形势变革中实现了新的演进和发展。着眼未来,我们坚信,只要把握新方位、抓住新机遇,印刷业一定能够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一)中国印刷业迎来的新窗口期可能为印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过去40年,中国印刷业曾出现过两次宝贵的发展“窗口期”。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多年里,宏观发展态势和产业格局调整为印刷业奠定了根基、确立了门类。1979年到1989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6%,企业数量由1.1万家增长到5.9万家,书刊出版周期由平均300天缩短到135天,各种类型的包装及包装技术开始普及。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十几年里,新科技新业态、新需求新融合推动印刷业渗透各行业、延伸产业链。1995年到2008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4%,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及对外贸易的增长轨迹相适应,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综合判断,当前,中国印刷业可能正面临第三次“窗口期”。这是因为:一是发展增速触底攀升,2017年,中国印刷业一举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增速下跌态势,发展的“U”型轨迹可能显现。二是质量效率显著提升,2017年的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比5年前增长了76.1%。三是市场结构加快优化,产业集约化程度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动力明显添增。我们认为,新“窗口期”不可能再以高速增长为标志,而是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动力的变革。前两次发展机遇给予了先行者、探索者,这一次新“窗口期”将给予坚定者、变革者、创新者。我们欢迎全球印刷业积极参与、踊跃推动中国印刷业发展,能够成为参与者、共享者。

  (二)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在不断地催生印刷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积聚力量、寻求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催生的大量新兴产业,正在给印刷业创新融合带来机遇、打造平台。这是中国印刷宏观管理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选择。印刷智能制造已经在中国形成共识,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果。大力发展印刷智能制造,推动印刷在研发设计、管理决策、加工制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印刷业发展的主导趋势和主要模式。在产业发展中,中国大量印企已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于印刷过程中,云计算、云印刷已经在个人影像、商业印刷、个性包装等领域广泛应用,AR、VR等技术已融合到产品创新中。像世纪开元、阳光印网等这样的新兴企业及其模式和业态,在5年前是很难想象的,这说明中国印刷业自身蕴含的强烈创新精神和发展的灵活性。按照中国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有关工作部署,今年9月8日至9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主题就是“聚焦智能化”。大会在印刷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示范试点项目、发展路径以及经验做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引发了行业的共鸣和思考。本届全印展贯彻大会精神,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智能化发展主题,全行业充满期待,一定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