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技术

百强报告:转型2017

时间:2020-01-16 11:32:56来源:科印网作者:陈翠
  百强效益,增产减利又一年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百强企业的经营变化情况,我们抽出两年同时在榜的企业,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如前所述,由于本次榜单的换手率为27%,所以可进行对比分析的企业为73家。

  73家企业2017年的销售收入总额为926亿元,相比上年增长9%。就个体而言,73家企业中,销售收入增长的企业有52家,下降的企业有21家,下降面较去年有所减小。52家销售收入正增长的企业,有2家增幅超过100%,分别是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吉宏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厦门吉宏没有业内扩张、整合动作,完全靠内生增长实现耀眼业绩;4家增幅在50%~100%之间,分别是厦门合兴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森林包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安妮股份有限公司;10家增幅在20%~50%之间;21家销售收入下降的企业,3家降幅超过50%,7家降幅在10%~50%之间。百强阵营中两年同时在榜企业总体销售收入拉升,但业绩有大跨步提升者,也有急速下滑者,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收益与收入是否同步增长?这是近年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前两年的百强榜中,收入与收益开始出现明显的“背离”趋势。而2017年的纸价疯涨等成本因素,是否会进一步加剧“背离”现象?在73家企业中,两年均报来利润数据,可资对比的企业有69家。69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为9.4%,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7%,职工人数增长率为-0.7%。总体销售收入增长9.4%,利润总额略降1.7%,又是增产减利的一年。

  表1中,我们试图用更为综合的经济效益指标,观察69家百强企业2年间的收益变化情况。销售利润率呈明显降幅,资金利润率下降2.64%。由于全行业自动化水平逐年提高,企业职工人数总体下降,69家百强企业2年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0.21%,人均创利润微降0.94%。印刷企业在2017年所承受的经营压力,即使是业界骄子百强群体也未能逃脱,提升自动化水平,压缩人力成本是企业应对经营压力的普遍举措。

 

  百强外单,业务平稳

  在今年的百强榜单中,有48家企业提供了外单业务收入,对外加工贸易总额为140亿元人民币。百强企业无疑是承接外单、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中坚力量。

  48家企业中,对外加工贸易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有3家,依旧是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出口额在1亿~1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有14家。

  2017年,外单业务形势到底如何?我们选取两年同时在榜、并涉及外单业务的企业,共有37家。这些企业2017年对外加工贸易额为124亿元人民币,相比上年116亿元人民币,增幅6.9%。出口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13家企业中,增幅超过20%的企业有6家。由此看来,国内的外单主力企业,业务尚属平稳,部分企业仍能收获可观增长。

  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百强的地区布局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焦点。表2显示了百强企业在各省市和各大经济区的分布情况。在今年的榜单中,百强企业落子到17个省市自治区。14个省市未与百强结缘,它们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山西、海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贵州和西藏。

 

  百强大省分别有上海14家、福建14家、广东及香港地区12家、浙江12家、江苏10家、四川8家。客观来说,百强榜单采取自愿报榜原则,各地都会有隐形巨龙因为各种原因未现身榜单。但无可置疑,上述百强大省仍是国内印业强企的集结地。

  如果按大经济区加总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华东区是百强企业的汇集重镇,占据百强榜单超过60%;华南区依然是传统的百强聚集区;华北区受绿色政策等影响,百强印企身影不多;西南区偏重包装印刷,活跃着一批上榜企业。而西北、东北地区,今年依然未有上榜企业。

  一直以来,业界将珠三角(广东与香港地区)、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环渤海(现定位于京津冀)视为三大印刷产业带,从本届榜单来看,三大产业带有百强企业53家,其销售收入占比达57%。相比往届榜单70%以上的规模占比,三大产业带的角色作用有所减弱,但依然是百强舰队中的主体力量。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