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中图数字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红先生在2017中国数字印刷主题公园上的演讲。
中图数字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图按需印刷”)隶属于我国最大的图书进出口集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图集团每年进口的图书大概约占全国总进口量的60%~70%,出口图书约占到了全国出口量的30%~40%,因为有这样的基础,使得我们与国内外的出版商以及一些按需印书印刷企业有了更多的联系。 我个人和很多了解国内出版现状的人观点类似:都认为中国出版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图书库存积压巨大,导致浪费严重。一本书要体现它真正的价值,是要到读者的手里,书不能到读者手里,它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在按需印刷领域,我觉得第一个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减少库存积压。
图1 国外按需印刷的应用方向占比 图1是drupa 2016期间,一家设备商分享给我的国外按需印刷的应用情况。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他们的按需印刷广泛应用在科技类和教育类图书等领域。国外按需印刷使用率高,除了能解决库存问题,还能实现图书定制化等,从而在自出版方面真正把按需印刷的概念体现出来。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还比较落后。 中图集团成立按需印刷时初衷有两个,首先是解决进口图书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之前我国图书进口主要是通过纸本进口的途径,一本图书从海外运到国内,空运成本高,一本书的运费甚至会超出图书本身价格的几倍;而海运时间又太长,需要3~4个月,其时效性可想而知。其次,中图集团希望通过网络技术,全球异地同时生产,实现出口图书海外直供,降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帮助中国图书直达海外读者,打造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新通道。 国际化
为做好中国图书走出去,三年前,中图按需印刷就曾经尝试做了一些工作。我们找了一些合作的出版社,一共搜集了500多个图书数字文件,发给我们在海外的按需印刷合作伙伴,出乎我们预料,这些文件大部分不能使用。原因在于国内各个出版社的排版工作委托了不同的排版公司,不同的排版公司使用了不同的排版软件,这些排版软件更是有不同的版本。太多的不同,造成图书数字无法标准化,不符合国际规范。文件规范化问题阻碍了让中国图书“走出去”的通路。 图书“走出去”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文件的标准化、规范化。在这方面,国外的印刷企业走在了前面。所以我们如果想真正做好,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文件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让它符合国际标准,这也是在国内开展好按需印刷的基础。 今年,中图按需印刷发起并建立了一个全球化按需印刷联盟,目前联盟拥有来自海外8个国家的10多个国外印刷企业成员。建立联盟的目的是帮助中国图书“走出去”。在国外采用按需印刷,最终也要算经济账,在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完善的前提下,我们核算出的成本对比我们在国内印刷再发货到海外的费用,两者大概持平。但无论如何,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大减少了库存和浪费。所以现在来看,这种尝试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我们会对这种新模式不断探索,力争为中国图书“走出去”开辟一条新通道。 数字化
我们自主开发出了“贴心”系统,即客户订单管理系统,基本可以实现在线下单等功能;之后我们又开发了“善印”系统,即生产自动化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在中图按需印刷内部都能比较流畅的运转。很遗憾的是,这些系统目前还没有发挥出更多的行业效用。问题的根源在于印刷企业与出版社、经销商之间的对接过程还需要更多的磨合。 例如所有出版企业都有自己的ERP,要适应每一个出版社的习惯和语言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又研发了一个“印库”系统,就是印前文件自动化检测系统。把文件导入系统后,可以检测出文件存在的问题,帮助出版企业做好文件规范化,让这些文件符合按需印刷的格式标准,为出版企业提供更好服务。 除去这些系统,我们在按需印刷方面还有几个想法: 个性化定制印刷品。通过实践发现,个性化定制印刷品在商务印刷领域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比如一家企业,把他们所有的产品文件、技术资料、说明书等都放到我们的服务器上,那么这家企业所有的销售人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需求在这个文件库里选取相应内容,组合成自己需要的样本或是投标文件,根据需要的数量下单印刷,非常方便。 还有,曾经有人问,能不能把一本书的章节重新组合后形成一本新书?其实这也是按需印刷的一个重要呈现方式。在国外一些发达地区,这种方式已经相对成熟,他们的按需印刷业务应该是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的。但是在国内,虽然我们掌握这项技术,但从国家对出版业的法律法规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版业的定制化当然也要遵循国家的出版政策。所以,按需印刷的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能够为出版企业、为读者提供更好服务,也希望按需印刷这种方式能够为印刷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还有对于图书,“一书一码”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比较多。对出版商来讲,采用“一书一码”能起到图书防盗版、防串货的作用;对读者来讲,下载资料更加方便快捷。以前,出版社会将光盘夹在书里,让读者来获取视听资料。现在读者通过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一书一码)就可以下载了。这种方式得到了出版界朋友的认可和支持。比如某国外出版商,他们的教材,自从采用了“一书一码”后,这套图书在国内的销量翻了近一番。 数字资源的对接。国内出版社通常不会把自己的内容资源放到公共的按需印刷企业资源库里,这导致按需出版的产业链不连续。出版社下单后,再进行文件传输,甚至是印刷厂客服人员上门拷贝文件,这种业务流程显然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国外按需出版的领先企业,比如英格拉姆与闪电源,他们的流程非常顺畅,完全可以实现订单、生产、物流的一体化。他们在作者、出版商、发行商以及印刷厂之间建立了基于诚信的无缝连接,从而能够高效率发挥按需印刷的优势作用。 现阶段,我们面临客观问题还有很多。所以,按需出版印刷需要出版商、发行商以及印刷厂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动它的发展。同时,很多僵化的体制和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经营模式也必须要改变,例如目前普遍实行的“经销包退”。 问题虽然很多,但是按需出版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从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书展发布的一份报告来看,全球最大图书市场—美国市场电子书的增长率呈现负增长16%的态势;德国和法国这种阅读量巨大的地方,电子书的表现也一般。中国纸质图书市场这两年表现得非常好,品类增长了5.07%,总印数增长了4.32%。这样的市场信号对于按需印刷来讲是一个激励和鼓舞。那么接下来按需印刷应该怎么去做,这是大家要思考问题,也是我们整个产业链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