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机工社探索按需出版模式,具体有哪些方法?

时间:2021-03-08 16:38:06来源:科印网作者:闫焱

  近几年,数字印刷技术快速发展,印刷质量的提高和印制价格的下降吸引了许多出版社的目光。多年来,出版社一直被高库存和缺货所困扰,数字印刷让出版社看到了按需生产的曙光。因此,各出版社纷纷尝试采用数字印刷,希望以此提高生产的灵活性,降低经营风险。

  机械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机工社”)自2019年初正式开始尝试采用数字印刷,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01 采用数字印刷的背景

  机工社在2019年以前基本没有采用数字印刷,2019年1月从零开始,大力推广数字印刷,希望凭借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为出版社的生产经营带来变革。

  1.库存过大,经营风险高

  出版行业普遍存在库存过大的问题。而采用传统胶印的印量一般不会低于1000册,如果卖不掉或销售周期较长就会造成库存积压,增加经营风险。以往减库存的办法是舍弃一些数量小的订单,或是尽可能少印勤印。数字印刷逐渐普及后,出版社看到了新的解决方案。采用数字印刷不仅不用舍弃小订单,还可以根据图书销售的具体情况进行短版印刷,生产的灵活性大了很多,非常有利于减库存。

  2.编辑决定印数和印刷方式

  数字印刷已得到了机工社领导的认可,但印数和印刷方式的决定权在于每个编辑,要推动数字印刷还要得到编辑的认可。编辑人数众多,对具体的印刷方式不太关注,在决定印数时存在思维惯性,遇到新事物时首先看到的是不足。

  因此,推广数字印刷的第一步就是让编辑多接触、多尝试。

  3.考核力度小

  数字印刷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要实现减库存的目标在根本上还要依靠考核措施。由于各种原因,机工社在库存考核方面的力度较小。没有考核这个最有利的工具,推广数字印刷的难度可想而知。

  02 推动数字印刷的措施

  负责数字印刷的数字出版中心调研了多家出版社,对数字印刷的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针对机工社的具体情况,确定了近期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编辑尝试使用数字印刷,依靠数字印刷自身优势打开局面,真正起到减库存、降风险的作用。

  1.找到突破口

  数字印刷的特点是生产环节少、周期短,能够一本起印,工价适合小批量图书。机工社的产品横跨科技、教育、大众三大板块。其中教育类图书品种多、印量小、装帧简单、销售时间集中在寒暑两季,最适合采用数字印刷。其次是科技类图书,印量也较小,以平装书为主。大众类图书相对来说装帧较复杂、用纸类型多、印量较大,不太适合数字印刷。因此,推动数字印刷就从教育类图书入手,兼顾科技类图书,暂时放弃大众类图书。

  2.宣讲数字印刷常识

  自2019年开始,机工社的数字印刷受到了社领导的重视,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采用数字印刷的重要性,要求各分社予以重视。同时,数字出版中心面向编辑举办了宣讲会,介绍数字印刷的特点、优势和应用前景,将数字印刷的效果与传统印刷相比较,使编辑对数字印刷有所了解。

  3.制作工价计算器

  编辑普遍重视成本,在下印时他们需要反复衡量。数字出版中心制作了一款工价计算器,编辑只需要填写基本的图书信息,就能同时生成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的工价,一目了然。

  4.下达指标并跟踪走访

  2019~2020年,机工社在推广数字印刷方面采取的唯一强制措施就是给各分社下达了数字印刷的指标。但在起步阶段,各分社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2019年1~5月,数字印刷仅做了22个印次。数字出版中心从教育板块入手,对两个主要的教育分社进行了走访,介绍数字印刷的特点、适用的品种、其他出版社采用的情况等。6月起,教育类图书开始发力,采用数字印刷的品种明显增加。到2019年底,两个教育分社都超额完成了指标,但其他分社均未完成。2020年,数字出版中心把指标分解到每个月,对没完成的分社一一走访,宣讲,听取分社意见,答疑解惑。走访不仅是沟通,也是给分社压力,推动分社尝试。

  5.调整工价平衡点

  在采用数字印刷前,机工社基本没有1000册以下的印数。2020年,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工价平衡点上调到了1500册以上,从前印1000~1500册的图书都可以尝试使用数字印刷。编辑以此入手,开始灵活采用数字印刷,1000册以下的印数也逐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