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从2007年启动到2016年,“太阳杯”亚洲标签大奖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这段时期,恰好是我国标签印刷业从高速扩张逐渐趋于平稳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技术进步、设备引进、工艺创新最活跃的时期,种种变化,特别是印刷方式的演变,从历届“太阳杯”亚洲标签大奖参赛作品的变化上可以略见一斑。 需要说明几点。 1.各届的数据统计中均剔除了国外和台湾省的参赛作品,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我国内地标签印刷业的发展状况。 2.由于创办“太阳杯”的初衷是架设标签印刷业与终端应用市场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向终端市场推广标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另一方面倾听终端品牌商和标签设计界对标签的真实需求和期望,所以前两届“太阳杯”都是从终端应用角度按“医药”“化妆品”“日化”等领域进行分类评审的,故没有对参赛作品的印刷工艺信息进行系统采集。尤其是第一届“太阳杯”,由于报名表没有设“印刷方式”项,仅有51.55%的参赛作品提供了印刷工艺信息。虽然第二届“太阳杯”对参赛作品的印刷加工方式进行了采集,但由于尚未设立印刷奖,没有按规范的印刷类别进行采集,故所采集的信息与后三届不对称。但是,为了完整描述2007~2016年的我国标签印刷行业发展变化情况,我们还是把这些数据分享出来,只是采取了2007~2008年、2009~2010年、2011~2016年这样的时间分段形式。 3.由于第三届“太阳杯”增设印刷类奖项后,部分仅参加应用类奖项角逐的作品,提供的印刷工艺信息有不完整之处,故第三、四、五届“太阳杯”的统计数据均根据参加印刷类评审的作品所提供的信息来统计。 2007~2008年:凸印和单张纸胶印唱主角 在第一届“太阳杯”的参赛作品中,27.71%为凸印产品,28.92%为胶印产品, 33.73%为组合印刷产品(其中4家企业采用了数字印刷),柔印产品占4.22%,其余5.42%为凹印、网印和数字印刷产品,其中数字印刷产品仅占全部参赛作品总数的0.60%,见图1。
若将组合印刷所用的印刷方式拆开,来考察各种印刷方式在参赛作品中的应用占比,可以看到,排在第一位的是凸印,42.17%的参赛作品采用了凸印,35.54%采用了胶印,16.87%采用了网印,15.06%采用了柔印,采用数字印刷的作品占13.25%,还有4.82%采用了凹印(见图2)。另外,无论采用凸印、柔印还是胶印,很多产品的工艺说明中都在刻意强调菲林制版中的工艺调整和质量控制。
由于提供印刷工艺信息的参赛企业多为我国各地标签印刷业中的佼佼者,故上述数据所体现出来的格局应该远远高于当时的总体水平。这组“优良”数据反映出当时行业的以下特点。 1.计算机直接制版尚未成气候。据科印传媒发布发布的“CTP在中国”调研报告显示,当年我国CTP版的使用率仅有10%,印前分色、菲林制版仍是印刷厂最见功力的环节。 2.胶印占比较高,而当时这个领域还是单张纸胶印的一统天下,说明手工贴标仍占有较高份额,而且其中有大量的湿胶标签,主要用于食品饮料和酒类产品,服装吊牌也是胶印标签的主要市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