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互联网+”“数字印刷”……一个个的热词时刻充斥着标签印刷人的耳膜,无不在昭示标签印刷行业的变化。生产流程数字化、营销模式互联网化、市场需求个性化,如同海浪般冲打着老船一样的传统标签印刷业。那么,“互联网+”时代下,标签印企该不该“触网”?如何“触网”?笔者在此发表下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该不该“触网”? 就我个人而言,对“互联网+”的概念我是持谨慎态度的,这主要归因于以下两点: 其一,色彩管理标准化尚不健全。一件完整的印品从最初的印前设计开始,需经过报价、打样、生产、物流等过程才能到达客户的手上。如果采用传统印刷生产方式,标签印企在收到原稿和设计稿后,会通过印前部门完成打样,再由印刷车间完成颜色复制,整个过程即使在没有做色彩管理的标签印企,经过长期的磨合也能使印品与原稿、打样实现较好的匹配。而电商平台面向众多的客户和加盟印刷厂,印前制作由不同的客户完成,印刷生产则分发到不同的加盟印刷厂完成。由于不同客户的印前处理不同,不同印刷厂的印刷效果不同,再加上缺乏颜色沟通作用的硬拷贝样张,色彩管理十分困难,往往会导致最终的印刷效果与客户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颜色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其二,标签印企在电商平台上很难突出自我价值。“互联网+”的本质是大数据共享,虽然电商平台为客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产品,也可以让标签印企对既有的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但是对于客户本身而言,下订单时很难去甄别标签印企的印品质量好坏。同样,站在标签印企的角度来看,由于大多数标签印企为中小型企业,印刷设备种类比较单一,工人技术能力比较薄弱,这对服务于同一个电商平台的多家功能相似的标签印企而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我价值是很难被挖掘出来的。有一家加盟电商平台的印企老板曾经提过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他讲道:“面对平台上的所有标签印企,客户在线下订单属于海选的状态,我们这种大众化的印企很难在大队伍里面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不清楚如何才能获取自己的价值。” 如何“触网”? 目前,“触网”的标签印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既做电商平台又负责生产的标签印企;一类是作为加盟印企加入别家平台,只负责生产的标签印企。我认为,标签印企无论属于哪一个阵营,在决定“触网”之前还是要洞悉整个行业的发展形势,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 具体来说,传统标签印企在“触网”的初级阶段,想要建立自己的印刷电商平台并不容易,不仅需要软件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印刷技术人才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在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我建议想要“触网”的传统标签印企可以选择加盟的方式进入“互联网+”行列,站在行业内部来审视“互联网+”的道路是否行得通。然后,再考虑是否自建电商平台,做进一步的打算。另外,对于“互联网+”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望能够通过“互联网+”拿到多少订单,要适当的降低对“互联网+”产生订单的期望值,然后采取多种途径去开拓新客户。 除此之外,由于印刷电商平台获取的往往是一些小批量、个性化的订单,且在生产周期、效率和质量方面,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传统印企,如果想加盟或自建印刷电商平台,一定要在投入数字印刷设备后方可考虑怎样才能与互联网实现完美结合,确保自身的技术、设备、管理和服务水平等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进而获取更多订单。 总之,对于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标签印企来说,开展与“互联网+”相关的业务时,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追崇过高的目标。在洞悉整个行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认清企业自身价值,遵循“先数字化后互联网化”,这才是“触网”的正确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