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包装财智

上海烟印:名字响亮的内训师

时间:2014-02-14 17:06:03来源:科印传媒《包装财智》作者:陶涛
  告别“师带徒”的传统培训模式,并将内训师的“无组织化”进行升级,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的内训师队伍建设给包装企业内部培训提供了新思路。
  很多包装企业在进行内部培训时,除了邀请培训机构或高校老师入企授课,企业员工亲自“操刀上任”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这些来自各部门的优秀员工更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问题,更容易跟其他员工沟通交流,因此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实施培训的阻力也较小。但“做得好不一定教得好”,这些内训师虽然个个都是专业领域里的一把好手,教起课来却不一定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一来,培训效果便很不稳定,内训师的自信心也可能因此受到打击。
  为解决这些问题,上海烟印将打造一支得力的内训师队伍提上日程。经过两年的发展,内训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内训师的名字在上海烟印也越来越响亮。它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努力壮大自身的最好证明。上海烟印总经理办公室秘书徐清见证了内训师队伍的建设和成长,如今,他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在自己的职务上添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内训师。

  重在坚持
  “经过部门推荐、人事部门协调及筛选,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内训师,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内训师培训并通过了考核。今年12月我会拿到内训师证书,明年就可以开班授课啦!”刚刚从2013年上海烟印内训师培训班顺利“毕业”的徐清欣喜地说。
  2012年11月,《包装财智》曾介绍过上海烟印内训师队伍的建设情况,上海烟印人事劳培科的负责人曾说:“打造优秀的内训师队伍,不取决于最初的想法有多好,也不取决于声势有多大,而取决于能否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通过徐清参加的这届培训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上海烟印在内训师队伍建设上的力度和坚持。据徐清介绍,人事部门根据企业人才培育计划,前期开展了充分的调研、动员工作,最终选定企业内3大车间、19个部门推荐的22位综合素质较为优秀的职工进行培养。在培训形式上,上海烟印采用“新老学员齐合作”的方式,邀请了企业内15位较为资深的内训师一同参训,这37位学员共同参加了3个阶段、共48课时的内训师理论培训与实战训练。“想当初,2011年第一批内训师队伍建成时,成员有33位,现在我们的队伍可是越来越壮大了呀!”徐清说。
  培训计划和课程设计是内训师队伍建设和培训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上海烟印在组建内训师队伍之初就非常重视的问题。上海烟印讲究“因人而异”,为参训员工提供分层、分类培训:对于初次参加培训的内训师,培训重点侧重于授课技巧、课件制作、课程呈现等基本技能;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内训师,培训重点则更强调课程设计与开发等内容。回忆起这次培训,徐清说:“今年,公司给了每位内训师较大的自主权,我们将来的内训课程讲什么、怎么讲,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因此,今年的培训更加重视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
  为了锻炼内训师多方面的能力,在2013年内训师培训中,上海烟印运用实战演练的方式,专门成立了“专家组”,对新学员试讲进行指导和评价,以帮助学员锻炼表达能力,同时营造了企业员工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内训师队伍要发展壮大,培训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度的支持和各项资源的倾斜也必不可少。内训师是兼职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为其他员工提供服务,这使得他们的时间、精力等都受到一定牵制。尤其是想要设计一门出色的培训课程时,他们要投入更多。考虑到每位内训师的努力和辛苦,人事部门专门制定了《内训师管理制度》,设立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内训师除能获得一定数额的劳务补贴外,还能拥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同时,上海烟印还鼓励各部门负责人主动为本部门内训师提供资源上的鼎力支持。
  在各方力量的共同配合下,上海烟印内训工作取得的成果令人欣慰。其中,由内训师部分负责的技术性培训工作推进得尤其出色。“你听说过我们的‘全国技术能手’吧?这些能手现在都被培养成了内训师,有的还成立了劳模工作室。在技术内训方面的优势,我们一定会继续保持,未来也将加大力度,推进针对行政等科室的内训师培养工作。”

  双向促进
  为了更好地锻炼内训师的能力,上海烟印给予了内训师团队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度。
  拓展内训师的指导范围就是上海烟印的最新尝试。2013年9月,上海烟印组织新进大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承担培训任务的就是内训师。人事部门培养了几位专门负责新员工培训工作的内训师,他们在这次岗前培训中功不可没,“我听说今年的岗前培训非常生动有趣,企业给了内训师展示的机会,内训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徐清说。
  “企业聘任内训师与聘请外面的老师不一样,除了‘聘’,更关键的步骤在于‘培养’。”上海烟印将内训师级别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内训师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级别上的跨越,并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我们要求企业的后备干部必须加入内训师队伍。换句话说,成为内训师是成为后备干部的必要条件。因此这也是每位内训师不断前进的动力。”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考量内训师培训的有效性呢?
  徐清说,上海烟印的内训师队伍建设年头不长,经验也不是很多,因此特别重视各方面尤其是内训师的反馈意见。徐清就曾经提出了一些建议:“公司在培养内训师时,提供的培训内容是否跟其需求吻合,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如果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那就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而内训师的需求一般又由普通员工的需求决定,所以内训师培训课程未必要以内训师为主导,而应该像学生选课那样根据普通员工的需求开课,这样才更有针对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让员工提出具体需求和合理化建议,相信内训师培训也会更加有效。”
  徐清认为,由内训师负责内部培训其实是个双向促进过程,对参训员工来说,他们得到了更易于理解、领悟的培训机会,而参训员工的能力提升也会使内训师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挑战。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汇成的合力便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新动力之一。刚刚“毕业”的徐清虽然尚未开班授课,但他对自己的这一新身份已经充满了期待和设想。不管是在职务栏新添一个头衔,还是领回企业为内训师专门订阅的图书,他都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成为上海烟印的内训师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这是公司对我的一种肯定。”而徐清也会和上海烟印的其他内训师一样,用更多的智慧和汗水,在内训工作中回报公司给予的这一重肯定。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