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数字印刷

顺势而为:盛通布局大按需

时间:2018-11-21 10:40:44来源:科印网作者:刘泽辉

  翻开《数字印刷》杂志,你可以发现,现在这本杂志的印刷单位是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通”)。在出版物印刷乃至整个印刷行业,盛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她作为一家民营书刊印刷企业创造了很多“不可思议”,她是国内唯一一家民营书刊印刷上市企业,拥有2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布局京津冀沪,坐拥五大生产基地,服务半径辐射全国;引进高速喷墨生产线,加快按需印刷布局……

  盛通虽然在印刷领域久负盛名,但其与数字印刷的联系并不密切。4月,盛通也正式成为《数字印刷》杂志的印刷服务商,她正在一步步不断拉近与“数字印刷”的距离;6月,盛通引入方正桀鹰高速喷墨生产线,释放出要在按需印刷领域大施拳脚的信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栗延秋

  服务文化产业不动摇

  “杂志印刷目前占公司业务相对较少,书籍印刷占大头,其中包括教材、儿童图书,以及畅销书印刷。”盛通的女掌门人栗延秋向记者分享了目前盛通的业务构成。产品品类的多样性和变化,反映出盛通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转型和创新的能力。以杂志印刷起家的盛通,在2003~2004年间也搭上了杂志传媒需求爆发的快车道,得以迅速成长。据了解,在印刷传媒最辉煌的时候,北上广深报刊亭中大概三分之一的杂志都是盛通出品。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传媒印刷需求断崖式下跌,这也给风头正盛的盛通泼了一盆冷水,每年杂志业务以20%~30%左右的幅度在下降。虽然期刊印刷在走下坡路,但盛通作为文化产业服务的供应商,仍然坚守为文化服务的信条,依托于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出版单位汇聚于此,盛通开始调整航向,向书刊印刷发力,实现了逆风翻盘。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很多人都在唱衰图书出版,传统印刷也在面临环保重压,生产成本逐渐上升,盛通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基调—为文化产业服务,专注出版物印刷,而且保持着高速增长。目前盛通1年印刷6.3亿册图书,2013~2016年营业收入实现年复合增长率16.8%,2017年业绩增长更是迅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04亿元,同比增长66.42%;利润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150.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60.70万元,同比增长156.46%。多年坚守,必有回报。

  盛通布局“大按需”

  按需出版在全球乃至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新兴话题,自高速喷墨印刷技术推出之后,大家就把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定义为未来出版行业的未来。但以目前的发展程度来看,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并没有达到业内人士的预判。国内有很多印刷企业以及出版印刷集团率先引进了高速喷墨生产线,用于开拓和服务按需出版业务,但能够真正打开市场需求,实现盈利的并不多。作为出版印刷行业的领军企业,今年盛通以新人的身份踏入正式按需印刷服务行列。“在按需印刷领域盛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布局按需印刷的目的是延长服务链,扩大服务维度。”但栗延秋眼中的按需印刷并不仅仅是指用数字印刷技术满足客户小批量、个性化的订单,而是一个“大按需”概念。盛通在布的也是“大按需”的棋局—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完善细化生产线。如果客户有10万册的印刷需求,盛通就要有应对10万册生产需求的生产线,如果客户的需求是1000册,盛通也会有针对1000册的生产线进行服务。盛通正在不断完善、细分、标准化生产线,用多元的生产线满足出版社的多样化需求。传统生产线是如此,高速喷墨生产线的投入也是基于此。“生产线的规模和扩张速度一定要根据客户需求来做”。

  有需求 就要满足需求

  6月13日,以盛通引进首条方正桀鹰高速喷墨生产线为契机,其服务的全国各地很多优秀的出版社代表也都来到了北京,一同参观了盛通印刷生产车间。高效的订单处理中心,每天处理着上千条来自全国各地的印刷订单;标准观察环境下印前处理中心,工作人员仔细谨慎的检查着每一份文件;两排对开8色传统胶印机整齐划一在印刷车间运行着;印后装订车间集合了全球搞自动化的折页、装订、锁线设备;HP Indigo和方正桀鹰高速喷墨生产线被隔离在单独的车间,当天这条生产线正在生产外研社的短单业务,从印刷到折页一气呵成……一圈看下来,所有人被盛通雄厚的生产实力,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效的生产流程震撼。

  参观完工厂后,大家就目前出版印刷行业的供需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出版社角度出发,每年都会有小批量订单的需求,数量在800本左右,但囿于纸张选择种类少,生产成本较高,这无形间阻碍了按需出版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出版社去库存的政策又成为了按需出版的助推器。按需出版的需求在高生产成本和去库存之间的博弈中激发。但是在栗延秋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供给端的不成熟,虽然业内已经有很多条高速喷墨生产线,运营成本高居不下,生产效率不高。这个问题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历史难题,是需求先起来,还是印刷成本先降下来?如果说8年前大家开始探讨POD,但大多处于观望状态,现在的情况是出版单位不仅有需求,并且开始逐渐接受、应用按需印刷方式,也开始关注每年自身有多少品种走按需印刷,有多少印量,对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平衡点关注度越来越高。平衡点越高,按需印刷的市场就会越火爆。按需出版的蓬勃发展需要出版社和印刷企业、设备供应商的共同努力,相互促进。“如果按需出版的需求爆发的快,我们就走快些,现在高速喷墨车间还有闲置空间,这也是为后续引入高速喷墨生产线预留的位置。”栗延秋如是说。

  图书正逐渐朝着多品种、小批量方向发展,面对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盛通多年专注服务于出版物印刷,建立了图书出版行业的大数据。在栗延秋描绘的未来里,盛通会基于海量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出版社做好更细分服务,实现印刷企业和出版社的双赢。在POD的规划中,盛通会将北京的工厂打造成高度集中、专业化的高速喷墨生产中心,贴近阅读人群,即时满足客户需求。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