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两张饼图反映出的各门类纸张的产销比重基本相近。如果我们把包装用纸、白板纸、箱板纸、瓦楞原纸等四项看作是包装印刷使用的基本纸张,那这四项在当年造纸生产量中的占比为61.30%,在消费量中的占比为63.24%。换句话说,以纸张为介质的包装用耗材占到了纸张制造量和消费量的六成以上。反观主要用于内容印刷的涂布印刷纸、未涂布印刷书写纸、新闻纸这三大类在2016年的造纸量中占比为25.66%,消费量中的占比为24.60%。这一数据也毫无疑问地证明包装印刷的市场份额远大于内容印刷。
在《中国造纸工业2016年度报告》中,对照2015和2016两个年度的生产量,可以发现产量下滑的仅有与内容印刷中报纸与刊物有密切关联的新闻纸与铜版纸两项,前者下滑了11.86%个百分点(减产35万吨),后者下滑了2.21个百分点(减产15万吨)。从消费量看,新闻纸下滑了11.37个百分点(减少34万吨),铜版纸下滑了5.2个百分点(减少31万吨),而与包装印刷有关联的诸项消费量中下滑的仅有涂布白板纸1项,减少33万吨,2.67%,其他几项都处于上升态势。
我国著名的战略家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真正地做到顺势而为。 从上市公司比重看包装业呈强劲崛起之势 再有一项能够反映包装印刷企业市场地位的数据,就是在主板上市的包装印刷企业的数量,因为上市公司是业内的佼佼者,能够成功登陆证券交易所主板反映的是企业的规模与获利能力。 按照证交所对现有上市公司的分类,截至2016年末印刷板块上市的企业计有20家(见表2)。 在这20家上市公司中,以书刊印刷为主营业务的仅有1家——盛通股份;以票据印刷作为主营业务的有2家——东港股份与鸿博股份;以印机生产为主营业务的2家——爱司凯与长荣股份,其余的15家企业几乎都与包装印刷有关,或是烟包(如劲嘉股份、东风股份)、药包(如西安环球)印刷、或是以纸张(如界龙实业、厦门合兴)、塑料(如紫江企业)为介质的产品外包装、运输包装、或是金属罐包装制作(如奥瑞金、宝钢包装)。2015年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告诉我们,无论是销售额还是获利能力,包装企业都强于书刊印刷企业。 成本上升将会是“十三五”时期的常态 “十二五”时期已经崭露峥嵘的包装印刷业的强势崛起在“十三五”时期除了维系这一走强态势外,还有一个避免不了的问题——成本的上升。 包装印刷业成本的上升一是与用工成本上升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届五次会议明确提出要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道路,共享当然包括让员工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增加员工收入是题中之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当然可以通过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来加以调节,但这需要企业增加投资,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难在瞬间发生质变。 二是来自于政府提高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在包装印刷被明确列为需要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付费的试点行业以后。从宏观看,保护环境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治理是需要投入的,即便完成了治理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后,还需要源源不断地为维护、使用、更新这些设备付费。从源头抓起,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增加成本同样势所必然,如果不能形成最终由消费者共同为绿色印刷买单的共识,那印刷企业显然扛不起这块新增成本。 三是来自于纸价的上涨。这一轮纸价上涨起步于2016年,虽说存在着个别造纸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结成价格联盟的问题,但浆价上涨是客观事实,而且在强调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很难寄希望于价格的下落。加之,造纸业属于高能耗、重污染的行业,他们在治污上的投入会更大,这部分费用最终还是会传导到消费者,这也将推动成本的上升。 经过前后将近八九年的颠簸,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性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稳中向好迹象,印刷企业的升级转型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也基本有了新的目标定位,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对从事印刷这一行的企业清晰判断“十三五”时期的市场走向与可能对企业运作带来的影响十分重要,希望上述分析能对包装印刷企业带来一定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