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经理人

印刷企业如何准备投标文件

时间:2018-05-10 16:52:42来源:科印网作者:曹琼 刘益
  投标文件应重点满足招标方的核心需求

  分析和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是每一个成功的印刷企业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了解和掌握招标方对招标项目的核心需求,既是中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在印刷业务项目实施中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对于每一个招标的印刷业务而言,招标方都会对招标项目的价格、材料、质量、工期、物流、服务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但每一个招标项目都有需求的重点:有的侧重工价,有的侧重于选用的原材料和质量,还有的则侧重于交货期。在一定程度上,投标项目的侧重点就是该项目中标的硬约束。只有在硬约束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招标方才会再去考虑其他的要素。如某一招标项目的重点是工期,要求在指定的一周内完成印刷业务,如果某投标方因近期业务量多,不能在最近的一周内完成印刷业务,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即便是该投标方在价格和质量方面超出竞标对手很多,但因为不能满足工期这一项硬约束,因此也不能中标。很多政府采购项目或者事业单位的印刷业务采购项目,都由于有项目资金支出进度的硬性约束,对交货期有严格规定,投标的印刷企业就要好好地掌握这个特点。又如某一招标印刷项目的重点是质量,要求印制精美、印品精致,如果投标方在设备、技术等方面不能满足招标方对印品的质量要求,即便是该投标方在价格和工期方面远超竞标对手,但因为不能满足质量这一项硬约束,中标的概率也会特别低。当然,更多的印刷业务招标项目的重点是价格,投标的印刷企业就要想办法精心设计印品工艺、减少和优化印刷流程、降低印刷过程中的损耗,减少直接、间接成本,在相同的质量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提供更低的价格,从而一举中标。

  因此,投标方应认真解读招标项目信息,尽力捕捉招标方对招标项目的核心需求,并在投标文件中重点说明企业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招标方的需求重点。

  投标文件应尽量采用规范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印刷产品具有较强的评价主观性,同样的印刷产品,评价者由于其审美偏好、色彩感觉等的不同,得出的评价结论也不一样。采用单纯的技术与质量指标很难准确评价印刷品质量。因此,虽然印刷产品在印前、印刷和印后过程中都有行业标准,但在投标或签订合同时较少使用相应的行业标准,转而采用“追样”的方式,即先根据招标方要求制作一个印刷样品,在得到招标方的质量认可后,使批量生产的印品与样品保持相对一致的做法。虽然“追样”的做法在印刷业中运用较为普遍,但也给投标方埋下了隐患和风险。因为样品生产所采用的设备和工艺与批量生产不同,即使都是批量生产的产品,由于生产设备和生产员工不同,不同批次的产品难以达到套印、墨色等完全一致,更不能保证批量生产的产品与样品完全一致,这就导致在履行合同时很容易出现对质量评价的分歧。因此,印刷企业在制订投标文件时,要尽量做到用数据说话,不能用数据表达的要用适当的规范术语写明,最大限度地避免履约时的分歧。为使这一工作规范、有序,印刷企业技术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包括印刷纸张等原辅材料标准和印刷产品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能力,提出不同等级的定量的质量标准,以便根据招标项目提出自己的相应的质量标准,这样方能有效避免履约时只定性而未定量带来的隐患和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印刷企业的投标书不仅仅是获取印刷业务的重要文件,也是印刷企业向招标方展示企业自身实力、宣传企业取得的业绩、获取招标方对企业的认同感的重要文件。因此,印刷企业无论中标与否,都不能轻易地只关注招标结果,要重视每一次参与投标的机会。即便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中标,也要通过参与投标过程,向中标的其他印刷企业学习,认真审查自身的不足,寻找与中标企业存在的差距,特别是在准备投标文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所参与的投标进行统计技术分析,找出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分析出比较适合自身能力的招标项目,努力提高中标率。

  总之,印刷企业通过投标承揽任务是一项涉及企业各环节和各方面的工作,投标文件的好坏,不仅仅是靠写出来的,更是靠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的积累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生产实践中做出来的。每一个参与投标的印刷企业,应着眼于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寻找符合自身优势或特长、竞争范围相对合理的项目,提高中标机会,从招投标的广阔市场空间中,分到与自身能力更加匹配的那块蛋糕。

  (本文作者任职于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