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转移纸所用底纸,模拟印刷效果进行白墨和红墨两种色墨叠色刮样,待墨层干燥结膜后再进行压痕,顺压痕位置进行180°反折试验,未见爆色现象。因此,底纸不是转移纸耐折性不达标的原因。
(2)对转移纸所用转移膜,用胶带剥离法把铝箔层剥离下来,仔细查看铝箔层的厚度均匀一致性、耐划擦情况及耐弯折情况,同样排除了转移膜这一因素。 (3)排除底纸和转移膜后,造成转移纸耐折性不达标的原因就直接指向了胶黏剂配方及制作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参数。 为此,纸张供应商调整了胶黏剂配方,同时优化了工艺控制参数,包括涂胶量、干燥温度、剥离时间,以及表面清漆的配方和涂布量,通过反复试验,选择了最佳方案,并小批量制作转移纸,送到我公司等待上机印刷验证。 2.油墨供应商排查改进 油墨供应商从油墨的颜料颗粒细度、树脂连接性能、助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1)增加了颜料颗粒的研磨时间,提高了颜料颗粒的细度(特别是白墨颜料)。 (2)根据我们提供的细节“压痕线180°反折试验,金色边框处相比红色块处爆色程度明显轻”,调整红墨的树脂连接料,使其成分和性能与调金油相似;同时适当增加白墨中树脂连接料比例,提高白墨颜料颗粒的分散性和连接料对颜料颗粒的包裹状态,从而提高红墨层和金墨层在白墨层上的叠印性能和附着牢度;此外,在白墨和红墨中增加柔韧性助剂。 油墨供应商对油墨进行改进后,通过反复试验,选择了最佳方案,并小批量生产油墨,送到我公司等待上机印刷验证。 3.上机印刷验证 我公司在对上述两种材料进行上机验证前,召集技术开发、质量管理、车间生产加工各相关工序操作工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讨论,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 (1)印刷工序重新制作白版和红版,适当降低网穴深度(降低5μm),在印品色相能够达到标样要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墨层厚度。 (2)印刷工序在墨层能够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烘箱烘干温度。 (3)模切工序严格控制模切压力,保证整个版面的压力均匀一致;在压痕挺度能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且压痕线饱满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模切压力。 (4)生产环境温度控制在(23±2)℃、湿度控制在(55±5)%RH,而且各相关工序的温湿度尽量保持一致;生产过程中对半成品进行密封保护。 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我们对上述材料从印刷到模切成型整个生产环节进行了上机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产品质量达到客户满意。 此次质量问题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动态的,我们只有高度关注客户需求,认真分析研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才能在瞬息变幻的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