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印刷技术

解读《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2018)》

时间:2019-10-30 16:35:40来源:科印网作者:刘琳琳、曹从军、尚晏莹、耿泽宇

  9月8日,2018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开幕当天,作为大会重要内容,《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2018)》正式发布。

  《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2018)》由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刷发行司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来自政府、企业、院校、协会等不同领域众多专家,历时3个月集体编制完成。共计32250字的报告,在系统分析印刷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专题调研、专家研讨、技术研判等方式,提出了我国推进印刷业智能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梳理了不同类型印刷企业及软硬件解决方案供应商8个案例作为行业参考,凝练了“24字方针”作为新时期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指引,字字珠玑,言之凿凿。

  该报告是首部系统分析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情况的行业报告,首次对印刷智能制造/印刷业智能化做出完整诠释,首次提出印刷业智能化的有效推进路径,方向指引作用更突出,理论水平达到新高度,能够系统性、科学性地指导和服务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

  同时,鉴于智能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该报告计划以后每两年发布一次,对我国推进印刷业智能化发展做出指导引领和专题系统规划。

  开篇明义 树旗立帜

  报告前言开篇为印刷业的产业属性做了定位——“具有意识形态和制造服务的双重属性”,双重属性是印刷业独有的产业特点,也是印刷业能够长久发展的基础。

  长期以来,印刷界对“智能制造”与“智能化”缺乏明确的定义,这一方面造成概念的混淆和混用,另一方面也造成行业对智能化发展的疑虑。报告在前言部分最为关键的是对“印刷智能制造”与“印刷业智能化”两个重要概念的首次诠释。

  印刷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印刷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印刷制造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是推进印刷智能制造的螺旋上升过程,集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是印刷自动化和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

  从两个定义可知,印刷智能制造是面向印刷全生产周期的先进生产方式,强调产业发展的水平;而印刷业智能化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推进过程,重点在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一方面,不能把安装了先进印刷设备、实施了局部信息化建设就等同于智能制造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不能把智能化建设想象得高不可攀、远不可及,所有为智能制造目标实现而努力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都属于智能化建设范畴。

  正确研判,把握方向

  1.发展现状

  报告第一部分提出了“新动能接续转换,新窗口期效应正在显现”,而智能化建设正是准确把握发展机遇的重要措施。

  智能化建设是印刷业全新的课题和实践,由于印刷业生产模式的特殊性,不能够照搬照用其他行业智能化发展之路,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遵循。目前,我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整体上处于破题、探索和起步阶段。印刷业智能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还需要业内专家、学者共同研究解决,探索符合我国印刷工业现状的、具有印刷产业技术特色的智能化发展和建设之路,不断提高我国印刷业智能制造水平,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早日成为世界印刷强国。

  基于对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以及前期的企业实地考察研究,报告对我国印刷业智能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判。

  一方面,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的局部环节达到一定的自动化、数字化水平,部分大中型印刷企业较早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引入ERP、MES系统等,购置先进自动化设备,发展智能物流,具备了实现智能化的良好基础,个别企业具备了智能制造的雏形,报告中列举了在印刷智能化某一环节做得比较有特色的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的生产环节,上海翔港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物流环节,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江苏彩华包装集团实现生产机台实时监控和在线生产管控以及物流跟踪等,这些企业都已经在智能化建设路上默默前行多年,并开始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红利。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楚认知到中国印刷业集成度低,企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还有更多的印刷包装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管理理念过时,发展模式单一,即使是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