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现设备互联智能化
以加快重点智能化项目技术开发和应用为目标,优化再造设备互联智能化工艺新流程。引进色彩管理系统以及先进数字墨控技术,完成印刷设备与数字墨控设备互联智能化建设,实现墨色控制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物料损耗;通过运用视觉检测等技术,完成印刷设备与智能质量检测设备互联智能化建设,实现产品质量控制检测智能化,稳定产品质量;加快自动化产品包装设备的联合开发,完成装订设备与包装设备互联智能化建设,实现产品包装生产智能化,降低人工成本。最终实现“过程数字化、质量可追溯、生产智能化”,打造设备互联智能印厂。 3.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 在管理上围绕“治理乱象、规范流程”下功夫,通过建立业务、生产、财务以及物控等横向和纵向部门之间科学的标准作业流程,堵住管理漏洞、减少交货延误、建立系统数据等,打好管理基础。升级完善ERP系统,优化“中原云印”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建设WMS、MES系统,打通三者之间的信息通道,实现基础数据的实时处理,为内部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快WMS体系建设,打通外部物流、内部物流信息通道,实现物流信息在系统中实时共享,为管理决策智能化提供准确物流信息依据;加快MES系统建设,实现生产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及传输与执行,提高生产单元自我分析、运行数据判断与执行能力,为管理决策智能化提供准确生产信息依据;升级完善ERP系统功能,在生产排产、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提高信息收集和综合处理能力,为管理决策智能化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 对智能化建设的感悟与思考 几代河南新华人在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收获也有眼泪。体会最深的有3点。 1.智能化发展必须遵循探讨—实施—解决的道路 智能化发展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必须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和发展实际确定实施节奏,逐步解决完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的推进都必须稳扎稳打。譬如,在印刷人工“串校”环节,一直存在质量不稳定、效率低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起我们就提出,能否采用电脑扫描替代人工“串校”,经过广泛调研,我们与有关专业公司合作,针对书刊印刷电子“串校”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调研测试,终于在2018年初实现了电脑扫描技术替代人工“串校”工作。这一问题的解决,从提出问题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用了3年。 还有一些问题,从提出至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譬如,普通轮转印刷书帖自动捆扎,自2014年我们就开始进行技术探讨和论证,至今无法解决印后书帖墨迹快速干燥,项目只能暂停实施。这些,都是我们在实施智能化建设上进行的一些探索,得到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2.要建立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标准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智能化建设也需要围绕这一主题逐步推进。我们的体会是,为了确保生产质量,一定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如工艺标准、操作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提高标准普适性,形成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给企业智能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以ERP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自主优化和完善 书刊印刷不同于其他制造业,计划复杂多变,几乎不存在“标准化”流程,因此书刊印刷业ERP的功能需求和其他制造业(包括其他印刷业)存在差异。所以,书刊印刷面向资源管理的ERP系统,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自主开发、优化和完善。这也是河南新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信息管理应用,直到今天仍在探索完善的主要原因。而且,仅仅对ERP系统进行应用是远远不够的,ERP系统相当于一个万能而高效的“总管”,通过计划协调实现内部业务链的高效运作。除此之外,印企还应实现后台和前端的共同管理,这样才能形成信息化的完整支撑。因此,新的管理软件如MES、WMS等在书刊印刷业的应用将是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