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也有可能会进行表面处理,所以尽量将需要表面处理的区域放在同一面,否则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双面都需要进行局部UV,当反面进行局部UV时,纸张因为正面经过了紫外灯或加热模块的干燥,已经产生了伸缩变形,加大了套印难度,甚至有些已经发生卷曲无法再上机。
此外,需要进行后道模切的产品,印刷留叼口位置和普通产品不同,需要综合参考模切机和印刷机的设备参数来确定叼口位置。 拼版对折排串的影响 拼版主要服务于印后工序,书刊印刷除表面处理外的印后工序就是折排串和装订成品两大主要部分,也有些称之为毛书或半成品和成品部分。 书刊折页常规有4PP版/8PP版/12PP版/16PP版/24PP版/32PP版等方式,这些折法主要依据是纸张的厚薄和折前折后尺寸是否都在该折页设备参数范围内。以书刊内页常规用纸的书纸和粉纸(铜版纸)为例,如果书纸定量超过120g/m2、粉纸定量超过180g/m2,采用32PP版方式排版,就容易出现皱纸的情况。排书通常是在排书机或胶装联动线的排书机组上进行,也有些是在排串一体机上进行,这些则需要考虑排书机组的参数共可以排多少帖。例如,排书机参数一次性可以排20帖,如按16PP版排版,共有26帖,需要排两组,核实纸张厚度、尺寸等参数后确定可以排32PP版,只有13帖,上一次排书即可,可大大提高排书效率。 在套页、锁线、骑订等工序上,需要预留大小边,方便提升生产效率。在拼版时需要额外增加面和底大小边的放位,通常底面差至少需要5mm以上,且需要统一底大或面大。此外还需要考虑纸张厚度和整本书的厚度,如果纸张太薄,则尽量页数多的为一组一起串线,比如定量为70g/m2的铜版纸,共40帖,印刷只能排16PP版上机,可以做内中外帖,折页完成后上套页机(同骑订套页组),先将内中外各16PP套一起,锁线按48PP为一贴上机锁线,不仅锁线的车头书减少,成品后的脊位也会更方正美观。假如有剩余尾板4PP的情况,也同样需要套页方式套在其他主帖上。 很多书籍会在内页中设计拉页,分为单拉页和左右双拉页。这些在拼版设定尺寸和折法上均需要特别注意,外拉出的页尺寸均需要比原本的成品尺寸宽度小,主要是考虑切成品及拉页拉出来的顺畅度。需要锁线方式的关门折左右拉页,常规操作都会比较麻烦,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8PP关门折(如设备无法关门折则需要风琴折在中间反折),粘贴在指定位置,成品后这个位置会翻越,稍微有些影响,如果旁边有跨图,则因粘贴位置会影响到跨图的展开性;第二种方式为锁线上去,由于关门折拉页没有大小边,常规做法无法将线针安插进去,通常会安排多套4PP的废纸,锁线后再除废,这种方式成书后比较牢固美观,但增加了几个工序的成本。经验资深的排版员会采用特殊的12PP版方式折页,这种12PP版与常规12PP版折页方式不同,而是类似常规16PP版的折页方式,此方式已经应用成熟,避免了套废等多余的工序。 拼版对装订工序的影响 合理的折排串拼版基本上能解决装订流程的大部分问题。骑马订P数较多以及类似上文提到多P数为一组串线,则需要考虑书口成品内容是否有被切到的可能,如有风险则在印前制作时需要考虑设置爬坡,具体爬坡距离须根据整帖或整本书的厚度来设定。胶装和精装的帖与帖之间接触脊位胶黏剂的地方尽量要退脊,留空白的目的是使其与胶黏剂更好地粘合,封面或衬页与内文之间如有跨图则需要做重叠位,使得装订后跨图可以跨上。胶装书封面需要预留承胶位,标准为封面需要包住半成品的书芯,不然胶装时胶黏剂容易沿着外漏的书芯脊位转移到封面上。小尺寸胶装书经常会采用双连本的拼版方式,本与本之间的放位也同样需要注意后道设备断连的参数。 合理的拼版对印刷生产至关重要,能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拼版人员需要对整个印刷工艺、设备参数非常了解,最好有专人进行质量把关,建立复核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