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际资讯

马拉维“红旗飘飘”十年间,中国工程印上了当地纸币

时间:2018-06-14 09:42:44来源:环球时报

  利比里亚、塞内加尔、乍得、马拉维、冈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布基纳法索,过去15年,台湾在非洲连失“邦交国”,如今只剩下斯威士兰一个所谓的“友邦”。马拉维2007年12月28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0年过去了,这个东南部非洲的内陆小国发生了哪些变化?笔者近几年两次赴马拉维调研,并与当地中资机构和华人华侨保持着广泛接触。中马建交后,中国援建的项目被印在纸币上,中国企业把订单农业复制到当地棉花产业、中国的医疗成果帮助当地人摆脱疟疾噩梦,甚至中国乡村式大喇叭广播也受到马拉维人的欢迎。

  中国援建,印在当地纸币上

  马拉维,面积同我国的福建省差不多,人口1800万。与国家同名的湖——马拉维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风光秀美。马拉维首都利隆圭,人口只有百万,方正的四条主干道将老城、商业中心、高档住宅区和政务区依次连接,城区面积相对不大,视野很好,很容易找到议会大厦、国家体育场等地标性建筑。

  2016年11月,笔者第一次到利隆圭,坐着自行车“的士”去看中国援建的议会大厦。利隆圭有来往穿梭的小巴,但因为油价高,据说,有车一族也很少加满油箱,因此,自行车不仅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一些人谋生的工具。一些靠骑自行车拉活的人,会在后座加装软垫,体现出马拉维人细致的一面。笔者搭乘自行车“的士”来到议会大厦门口,红色中国结加“CHINA AID(中国援助)”字样的标识十分醒目。马拉维面额200克瓦查(1美元约合715克瓦查)纸币上的主图就是2010年投入使用的新议会大厦。此外,中国援建的马拉维科技大学也被印在面额2000克瓦查的纸币上。

  离议会大厦不远处,有一家中餐馆,经营多年的华人庄总看到笔者就问:“是不是刚来马拉维?”看到笔者很吃惊,庄总连忙说:“当地华人还不多,以福建籍和安徽籍为主,基本都是中马建交后从邻近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过来的,约两三千人。首都利隆圭和经济中心布兰太尔差不多各一半,逢年过节大家聚会,因此比较面熟,新来的中国人会很容易被认出来。”在餐馆吃饭的华人则向笔者描述议会大厦落成典礼那天的场面有多大,有马拉维总统、政府全体内阁成员、多个非洲国家议会领导人、英联邦议会联盟代表以及当地各界人士近万人出席。

  自行车“的士司机”又把笔者送到中国援建的国际会议中心,该中心一角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小凉亭。仔细打听才知道,这座凉亭据说是当年台湾地区某领导人访问期间留下的建筑,也是现在屈指可数的见证那段“邦交”历史的“遗迹”。笔者在当地了解到,普通马拉维民众对和台湾“邦交”的历史并不太在意,只有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和政府官员能说上几句。如今,凉亭已成为整个会议中心的一个点缀。此前台湾派来的农技队和医疗队也大多离开,只有在马拉维北部还有些许台湾人从事咖啡种植。

  记得在会议中心翻看当地《民族报》时,有一则消息说:马拉维希望中国明年(2017年)初派足球队和马拉维国家足球队举行友谊赛,作为中国援建的宾古国家体育场正式启用的系列活动之一,同时庆祝两国建交九周年。听说笔者要去看一下体育场,热情的当地人纷纷帮忙指路,原来在对足球狂热的马拉维人看来,这座由中国援建的体育场不仅是本国历史上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更是他们国家队的主场。有当地青年人说:“中国的足球队什么时候来马拉维?我们很期待啊。”2017年1月28日,中国广州富力俱乐部足球队和马拉维国家足球队火焰队在宾古体育场进行友谊赛,有的球迷凌晨5时就走路去球场,还有外地球迷花钱搭长途车赶过来。比赛当天,能容纳4万人的球场座无虚席,马拉维总统到场观看助威,当地多家媒体进行现场直播。赛前文艺表演时,还请在马拉维工作的中国人高歌一曲《红旗飘飘》。


  棉花扶贫,奖品还要接地气

  邻国赞比亚的人口和马拉维差不多,但国土面积却是马拉维的6倍。马拉维90%的人口都是靠土地吃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00多美元的马拉维,很关注中国农业发展和扶贫的经验。今年4月,马拉维《国民报》专门刊文介绍“来自中国的经验”,还转引了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有关中国民生发展和政府治理的文章。

  在赞比亚和马拉维都生活工作过的孟先生告诉笔者,相比之下,马拉维人种地更勤奋。当地人喜食用白玉米面熬煮而成的食物“希马”,马拉维人多地少,很多人会在有限的土地上先种玉米,玉米收获后会马上种烟草。地多点儿的还会种点棉花和向日葵。在马拉维教育部任职的安德鲁告诉笔者,玉米是马拉维家家户户的主粮,没有玉米就要挨饿,种点烟叶卖钱则主要是补贴家用。此前,台湾农耕队在马拉维湖畔的萨利马种植当地人很少食用的水稻。如今,来自山东的青岛瑞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引进新的棉花生产模式,给贫穷的马拉维种植户带来脱贫致富的希望。

  笔者了解到,马拉维种植棉花的主力军是二三十万小农户,棉花不仅是这些人的主要收入,还是马拉维出口物资之一。青岛瑞昌早年在赞比亚棉花种植和加工建立的订单农业和分级管理非常成功,不仅吸引马拉维的关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非发展基金还专门支持,组建了中非棉业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中马建交后,两国签署的合作协议中,马拉维政府主动提出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当地。2008年3月马拉维总统访华时专门提出由中国企业在马建设棉花加工企业,将棉花种植加工业作为国家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