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台州第一家国有企业:台州印刷厂

时间:2009-08-19 09:15:36来源:《台州日报》

  1949年6月的一天,在临海城关老城区几间简陋的平房里,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忙碌着,他们用手摇机器“摇出”了第一张毛边纸印刷飘着油墨香的《解放报》……两名投递员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把数千份报纸,把党的声音,送到老城的角角落落。


铅字

合影
民国时印刷用的制版照相机
现代印刷设备
台州印刷厂现任董事长颜五一

  从那时起,台州最早的国营工厂——台州印刷厂,开始了与这座城市相知相伴的旅程。

  70担大米作经费

  时隔60年后,那些曾经让无数印刷工人挥汗如雨的老机器依然被台州印刷厂保存着,黝黑而略带铁锈的躯体并没有记者想象的高大——高和宽约为1米,左右各有一个转动的轮子。一推轮子,就可以带动整台机子的运作。曾经在它跟前日夜奋战的工人们,现在都已退休,甚至不少人已经不在人世。

  人这一辈子,可以铭记的事情很多,平常不轻易去触碰,一旦记忆的闸门打开,便情由心生。今年已经75岁的程法浩老人是印刷厂里的老职工,回忆起当年往事,感慨万千:“台州印刷厂开办之初是白手起家,印刷的经费没有着落,当时有一名伪省参议员,在商会会长办的一家碾米厂里投资了六七十担大米,根据群众揭发检举,军管会没收了这批大米,充当印刷的经费。”

  翻开已经泛黄了的台州印刷厂档案,记者看到: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临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宁绍台日报》、《农工时报》、《工商日报》3家报社的印刷车间,建立起台州第一家国营工厂——台州新华印刷厂;1951年4月改名为国营台州印刷厂;后几经更名,一度用名《台州大众》印刷厂、《临海日报》印刷厂,直到1961年2月《临海日报》停刊,厂名才重新改为地方国营台州印刷厂。这家厂的发展由小到大,上世纪90年代前是浙江省印刷重点企业和台州最大的印刷企业。

  曾经的“皇帝女儿”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印刷企业从来不用为自己的‘婚姻大事’着急,所谓皇帝女儿不愁嫁。作为隶属于某一上级主管单位的印刷企业,拥有固定的印刷订单来源,印刷厂和出版社的生产业务联系早已被政府批准的出版计划牢牢维系。”程法浩说,当年,他是厂里的营销员,跟现在的营销员不一样的是,他不需要主动跑市场。印刷企业每年都会召开由主要出版社、印刷厂和印制人员参加的调度会议,确定一年以来的印刷工作安排,印刷厂只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就可以照单获得报酬。

  1993年印刷价格放开以后,闺阁之中“羞答答”的国有印刷企业,无奈也要自己去寻觅“如意郎君”了。现任台州印刷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颜五一,就是在那时候进入台州印刷厂。

  “印刷工价之争,对大多数小型的私企影响并不大,他们的设备成本低廉,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使他们‘有单就接没单就走’,即使发不了大财但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也不一定饿死;另外还有一大部分的印刷厂则是直接从属于报社,他们的业务来源也比较固定,就是完成自己报社的报纸印刷任务,印刷工价之争与他们的关系也不大。”颜五一表示,印刷价格放开后,台州印刷厂曾一度很迷惘。曾经的“皇帝女儿”为了争夺市场,不得不放下身份“拼杀”于出版社和发行商之间。

  1998年10月,台州印刷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60年的印刷历史,60年的曲折发展史,如今的台州印刷有限公司,已经从单一的印刷报刊发展成为目前专业从事书刊、期刊、票据、商标、画册及各类包装印刷的一家企业。

  记者印象

  国有企业印刷厂由过去的“吃不了”变成了现在的“吃不饱”,而市场仍在步步紧逼,不断提质、压价、缩短工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影响的日趋深入,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已走入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代,国资、民资、外资,业内、业外印刷企业纷纷涌入,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

  “过去,比如说书刊3个月、4个月印出来并无问题,但是现在,这种模式必然会被市场淘汰。”颜五一在采访中提出的想法给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企业如果想制胜就需要有市场竞争力,不仅包括设备的竞争力,还要有技术的竞争力,物料供应的竞争力以及管理的竞争力,只有这样,印刷企业才能满足瞬间万变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