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包装巨头利乐中国悄然布局饮料研发

时间:2018-05-09 09:12:22来源:时代周报
  于朔表示,如今利乐的模式为B2B2C,“我们相信如果你要抓住市场的未来和今天,特别是未来,你需要对C端的消费趋势有把握,某种程度上你甚至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影响C端,这是我们的合作模式”。

  至于终端研发产品的应用情况,利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由于已同合作方签订保密协议,公司不能向媒体提供相关产品名单。

  但至少可以说明的是,利乐在企业研发中占据一定重要位置,此前伊利曾推出一款果粒常温酸奶,利乐以此在公众号中推广热交换器、搅拌机、分销包装等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伊利的该款产品的确采用利乐包装。记者以此分别向利乐及伊利方面发送采访提纲,询问利乐是否有参与该款新品从概念提出到生产流程的全部过程,但截至发稿,记者并未得到回应。

  “常温奶军火商”崛起路径

  但直至今年,利乐产品研发的业务在业内并不广为人知。多位受访专家向记者表示,此前并未听闻利乐有研发食品饮料产品的业务。

  宋亮向记者分析,利乐这么做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利乐的专利保护期已到,利乐的专利费减少,收入也因此下降;第二,包材原料涨价,包装企业近两年销售受到影响;第三,做包材的企业越来越多,利乐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挤压。

  利乐总部位于瑞典,是全球最大的包装巨头之一。

  财报显示,过去一年里,利乐共卖出1880亿个包装,中国在利乐包材(Packaging Material)业务前十名市场中名列第一;此外,去年利乐在“加工解决方案”(Processing Solutions)业务获得净销售额为18亿欧元,中国在该业务板块前十名市场中排名第二。

  中国市场对利乐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回顾利乐在中国的发家路径,可以清晰看出:尽管在1979年便已正式进军中国,但利乐在中国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发迹是从1996年卖给伊利第一条利乐包生产线开始的。

  利乐包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从而使得牛奶这门生意得以突破运输半径的限制,使得跨区域销售成为可能,几年后,脱胎于伊利的蒙牛又从利乐引入利乐枕生产线,自此,“草原双雄”携带保质期更长的常温奶征战全国市场,迅速成为全国化乳企。

  紧接着,随着常温奶在中国市场的崛起,利乐开启了一条快速扩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