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古籍出版:从“人才荒”到引得来留得住

时间:2018-11-15 09:22:32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作者:章红雨、尹琨

  在被认为是小众的古籍出版界,人才缺乏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难题。然而改革开放40年来,转企改制使古籍出版社拥有了自主选人、用人的权力,“人才荒”有所缓解,更推动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古籍整理图书近3.6万种,近90%的古籍图书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的。

  40年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古籍人才。地处南京的凤凰出版社便是一个典型案例。2009年转企改制的凤凰出版社,凭借稳定的人才队伍,改变了过去缺人、少钱、库存大的状况。如今,凤凰出版社连续四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连续10年入选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省内排名第一……

  选人才,编辑学科结构趋合理

  据介绍,目前凤凰出版社29位编辑中,有9位编审、7位副编审,含7位博士、17位硕士、5位本科生,学科涵盖古典文献、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等各个学科。作为一家不足50人的“小单位”,这样的人才队伍令不少古籍社眼热。

  然而时光倒退至1984年,当时还叫江苏古籍出版社的凤凰出版社,仅有员工七八人。至2002年更名时,员工也不过18人。人员少、部门缺、库存大、没钱出书的状况,至今令在该社工作28年的凤凰出版社原社长姜小青记忆犹新。

  回忆2006年开始“招兵买马”的情景,时任总编辑、法人代表的姜小青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转企改制的改革要求,裹挟着凤凰出版社不断改变思想观念,那就是敞开大门,向社会公开招聘符合需求的编辑。

  一番讨论之后,一个朴素的原则定了下来,即将热爱并有志于本专业的人才列为首要人选。

  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宋史专业的硕士汪允普,向凤凰出版社投来简历。通过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笔试后,这位“一心南下”的硕士引起姜小青的注意。在得知其十分热爱所学专业,但担心在北京落户有难度时,姜小青心中暗喜,并专程到北京与其进行面谈。

  如今,汪允普已是凤凰出版社的骨干编辑,并担任社里中层干部,他编辑的《黄式三黄以周礼学文献辑笺》《明代宦官资料长编》等图书,得到了学界认可,目前,他正在主持大型古籍整理项目《清经解》(校点本)的编辑工作。

  其实在凤凰出版社,像汪允普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入职的人不在少数。自2006年开始招聘起,已有近30位年轻人走进凤凰出版社,这批年轻人已经成为凤凰社古籍出版事业的骨干,大多数的年轻编辑都主持着一项或多项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的编辑出版。“我看中他们不为‘稻粱谋’,而是对古籍整理、古籍出版事业真正的热爱。”姜小青说。

  “成立30多年的凤凰出版社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高学历编辑从来没有这么多,编辑学科的结构从来没这么整齐。而这完全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让凤凰出版社有了自主选人的机会。”姜小青说道。

  用人才,“小社”也能获大奖

  有了这样一批优秀出版人才,凤凰出版社可见的另一变化是,古籍专业出版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已成为国内少数几家能够持续不断出版大型文献整理的专业古籍出版社之一。

  据统计,凤凰出版社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有20项,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有19项,近5年来,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9项、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4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