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特气方面,2018年国内半导体用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约4.89亿美元。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半导体用电子特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船重工718所、绿菱电子、广东华特等均在12英寸晶圆用产品上取得了突破,并且实现了稳定的批量供应。2018年5月,中船重工718所举行二期项目开工仪式,2020年全部达产后,将年产高纯电子气体2万吨,三氟化氮、六氟化钨、六氟丁二烯和三氟甲基磺酸4个产品产能将居世界第一。
高纯硅烷方面,中宁硅业利用自产的高纯硅烷为原料,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脱轻脱重、多级吸附以及晶硅成膜检测技术制备半导体级硅烷气体,在设备优化、精馏提纯以及成膜检测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具备半导体级硅烷气体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高纯四氟化硅方面,绿菱电子的产品在2018年实现了给国内主要芯片生产企业的大规模供货。 光刻胶方面,一直以来都被美日企业高度垄断,8英寸及以上半导体晶圆用产品本土化率不足1%,还有许多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真正从事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研究生产的企业不足5家。2018年几家主要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都取得了突破。5月,北京科华承担的“极紫外光刻胶材料与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8月,晶瑞股份表示,公司的i线光刻胶已通过中芯国际上线测试;12月,南大光电开发出了的首款ArF(干式)光刻胶产品,性能稳定,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同等水平。 靶材方面,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进靶材技术的发展,效果显着。目前国内12英寸晶圆用溅射靶材本土化率约为18%。2018年8月,由贵研铂业承担的云南省国际合作计划专项——“半导体器件用镍铂靶材的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生产线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在7nm先进技术节点用溅射靶材方面,江丰电子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 CMP抛光材料方面,主要有抛光液与抛光垫。安集微电子是国内唯一一家能提供12英寸IC抛光液的本土供应商,它在铜制程上有一定优势,2018年完成了多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但在更高端的STI制程上,尚没有掌握核心原材料研磨粒的制备技术。作为抛光垫主要供应商的湖北鼎龙,尚在进行12英寸晶圆用产品的攻关。 封装材料方面,高端键合丝、封装基板、引线框架等仍高度依赖进口,2018年国内企业主要在低端领域有所突破,近年来,封装形式的转变也给国内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任重而道远 现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下一轮终端需求,为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半导体产业要想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产业链协同进步是关键。作为重要支撑的材料业则是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半导体材料的整体本土化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在中高端领域,亟待突破的产品、技术非常之多。而材料的研发本来就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验证到真正导入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在高端材料研发人才方面国内的缺口较大,在核心技术上国外的封锁严格,这就给国内半导体材料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我国半导体材料的本土化程度要想得到明显改善,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