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70年见证者②|郑德琛、谢普南、魏志刚、吴英禄……他们为印刷高等教育奠基

时间:2019-11-02 11:10:24来源:印业独家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我参与了从文化学院到北京印刷学院的建设过程,并逐渐将“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当作自己的使命。195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学院,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印刷工艺系、编辑出版系、图书发行系等,开创了中国印刷出版高等本科教育的先河。1960年年初,我从文化部出版局调入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担任教研组长,负责起草教学计划。我结合莫斯科印刷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和中国印刷业实际情况,初步拟出了教学计划。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文化学院撤销,印刷工艺系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高等印刷专业得以保留,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4年,我开始了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工作,给学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尚属前沿的印刷理化力学。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当时有一个工作组是负责方案起草的。其中,我负责专业方向和教学计划的起草,工作组收集了当时美国、德国、苏联各印刷学院的资料并访问了在这些印刷学院学习过的人员,收集和整理了当时世界各印刷技术先进国家的印刷技术发展资料,并组织了中央各出版印刷单位有关负责人的座谈会和个别访问,拟出了方案草稿,基本上得到了各方面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30多年的教师生涯,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练,但我始终不放弃传承中华印刷文明。希望大多是在痛苦中孕育的,我始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印博馆的一号讲解员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科学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印刷博物馆,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梦想。用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原会长、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主任范慕韩的话说:“要早日为中国印刷博物馆找个家,尽快填补让脸发烧、令人汗颜的历史空白。”

  经多方努力,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92年1月22日的《人民日报》是这样记录这件事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开始筹建中国印刷博物馆。”印刷故乡开始圆建馆梦了。

  我作为筹委会成员之一,在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期间做了一些工作。在学校提供建馆用地后,当时制约建馆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和展品的短缺问题。我跟随有关领导一起参观了台湾地区的印刷厂,和台湾印刷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宣传了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意义,参与了台湾资金筹集和展品征集工作。还和其他筹委会成员通过登门拜访文物收藏家、参加展品拍卖会、到各地印刷厂筹集展品等途径,为中国印刷博物馆征集到了大量展品。1996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正式开馆。我就是中国印刷博物馆第一号讲解员。

  多年来我一直在做印刷史的研究工作,担任学校印刷史研究室主任一职,发表了《中国印刷史研究进入新时期》等文章。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于1997年授予我毕昇奖。

  (作者:魏志刚)

  吴英禄:开拓奋进谱十年赞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人物小传

  北京印刷学院原党委书记。1986年,他和周兴华(北京印刷学院原校长)一同由清华大学调至北京印刷学院。他们在任的10年正逢北京印刷学院百业待兴的关键阶段,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全院师生员工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精神,圆满完成“边建院边办学”的任务,为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

       秋天的北京最美,长空净而河清浅,广袤而丰盈。我们在秋天里见到了北京印刷学院前党委书记吴英禄。已是耄耋之年的他精神矍铄,亲切热情。他胸前佩戴的那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映射出耀眼的光芒,那是他一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最好写照。

英禄参加全国出版系统电脑美术设计培训班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