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称为“AR元年”。此后,国务院、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各地方政府针对VR/AR技术的发展推出了相关政策,要求加快VR/AR技术在制造、医疗、教育、旅游、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图书出版领域也积极响应号召,各大出版社均有涉足,但时至今日,AR图书仍然是个伪命题,在此笔者斗胆分享其背后的原因,以供同行参考。 题材同质化严重 内容研发尚属初级 目前,AR图书多集中在童书领域,搜索京东、当当等图书销售网站可见,AR少儿科普出版物题材中,与“恐龙”相关的约占科普类图书一半,且跟风雷同现象严重。与之相对地,国外AR图书已经拓展到心理学、医学、军事等诸多领域出版物中。 值得一提的是,以心理学为例,《Advances in Virtual Reality and Anxiety Disorders》一书就介绍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幽闭恐惧症、恐高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焦虑障碍的方法。而国内AR图书领域的内容研发尚属初级阶段,多以展示为主,互动较少。 不过可喜的是,近几年笔者也看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详解(交互版)》,作为室内设计师的工具书,对常见的造型工艺、节点做法配置了大量的三维图。 此外第九版医学人卫教材《人卫图书增值for iPhone》也采用了AR技术,教材中原本的黑白图片,扫描后转换成立体的三维彩图,毛细血管、内脏构造清晰可见,不少学生用“震惊”二字形容。 第九版医学人卫教材《人卫图书增值for iPhone》内页
笔者也希望,未来AR技术能够深入到更多学科,甚至能够以技术的能力进行多学科交融,切实做到提高图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