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市场政策

科学社深思,出版机构的按需印刷创新就要这样做……

时间:2022-02-10 16:32:31来源:科印网作者:安骏

  图书出版领域的按需生产的讨论应该是多个层面的,既包括常规形式纸本图书生产过程、实现“一本可印、本本不同”,也包括抽印本、合订本等个性化定制类图书,甚至还涉及数字形态的图书生产过程。

  鉴于个人能力和篇幅所限,本文探讨仅限于基于常规形式的图书按需生产范畴。

  我国图书按需生产现状

  随着近几年国家在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积极引导以及国产软硬件生产设备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及软硬件厂商开始关注并推广图书按需生产模式,甚至提出智能化按需生产解决方案。但不论印刷企业还是出版单位,都应该弄清一个概念,即数字印刷并不等同于按需印刷。两者差异的关键不是印刷方式,而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

  就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现状来看,专业类图书、教育类图书、大众类图书由于在受众面、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不同,印量差异较大,若单从印量大小区分需求,小印量怎么办、大印量怎么办,则陷入“以产定销”的思维逻辑,往往会从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角度区分生产需求,而不是从销售需求的本质来解决问题。

  若从“以销定产”的角度来看,图书生产需求可以大致分为备货式生产和订单式生产两大类。其中,备货式生产的关键是基于该书以往销售数据或同类书销售数据进行预测印数的生产模式,主要包括新书和重印书生产。当然,很多情况下也出现在订单基础上,结合预测而形成最终印数的备货式生产。而订单式生产则是完全基于市场订单而进行的生产。

  严格意义上讲,备货式生产和订单式生产都存在按需生产的可能,实际运作中两者差异则在于以下几点。

  01

  出版单位经营者处理产销关系问题上的理念差异,印数中是否存在预测印数。

  02

  是否基于可供品种目录和标准印刷文件实现敏捷生产,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在处理销售订单的多品种特性时,是否需要进行多品种订单到单品种印单的转化。

  03

  该批次生产是否全部可以实现生产环节直发模式。

  04

  对生产周期的要求不同,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比如一个网店的终端订单是否可以在48小时到货,就是衡量订单生产效率的关键指标。

  此外,还有对信息化水平的要求程度不同、印刷委托书登记、版权页和与样本缴送管理等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鉴于备货式生产在行业运作十分成熟,本文将重点探讨订单式生产。

  综上,从出版单位来看,构建按需生产模式特别需要注重3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即“经营理念与生产流程的融合”“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融合发展”以及“出版单位与产业链融合发展”。

  出版机构内部按需生产创新

  就出版单位内部而言,按需印刷不单是印刷形式的改变,而是出版社高层带动的出版社经营模式变革,更是企业创新的系统工程。因此,出版单位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按需生产模式转变,首先需要从经营理念上进行调整,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认识,各环节步调一致,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