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 > 经营管理

日子不好过!但印企降本有七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时间:2023-12-07 08:43:15来源:科印网

  降低成本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但这个问题现在却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尤其是对于进入微利时代的印刷业而言。

  根据相关报道,若以美国制造成本设为1的话,我国制造成本达到0.96,与美国相当接近,个别行业,如轻纺业,制造成本甚至高过美国。在实际运作中,把向管理要效益一味理解成砍掉费用、压缩成本很可能会误伤企业。

  企业衡量成本优势的原则是:在保证与竞争对手提供同等的产品价值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本,即尽量削减不增加产品或服务差异性的成本。

  不考虑产品或服务价值盲目降低成本的行为,绝不可能造就印刷企业的成本优势,有时甚至会得不偿失,适得其反。

  在成本降低管理中,印刷企业常常存在着顾此失彼、秋后算账、过于依赖财务、没有品质坚持、忽视供方利益、追求表面时髦等现象,它会削弱成本降低的效果,甚至将成本降低带入误区。

  在我国制造业,由于整体经济环境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人工、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增幅大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印刷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因此不断探讨成本降低的途径无疑是企业自救的一个可控方式。

  但在实际成本降低过程中,印刷企业有时会产生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现象,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企业成本降低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利用买方市场的强势地位,对采购成本盲目压价,导致原材料品质下降

  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他们往往将众多的供应商召集在一起,向其提出降价要求,如果供应商不答应印刷企业的要求,则立即中止合作关系。其实,这是印刷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极易陷入的误区。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供应商不得不勉强接受下来,但他们下一步却将这种无理的要求向自己的上游供应商提出,最后整个行业链中出现了铺天盖地的降价声。

  在印刷业整个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依存性,下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必须建立在上一环节成本管理的基础之上,上一环节的成本最小化并不意味着下一环节的成本也会达到最小化,更不意味着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也随之最小化。

  一些印刷企业片面地追求在采购环节上成本支出最低,继而所购进的原材料价廉质次。如果单单就采购环节而言,确实做到了成本最优化,但因为质量较差的原材料致使生产环节的成本上升、销售部门的费用的增加、客户满意度降低,将这些问题汇总,就会发现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在增大。

  更有甚者,由于采购价格下降,导致原材料出现以次充好现象,引发品质事故,从而导致公司品牌受损,更是得不偿失,即所谓的“没有错卖,只有错买。”

  误区二:将成本优势片面认为是单纯地降低生产成本

  大多数管理人员都会把成本自然而然地理解为生产成本,把降成本局限于生产活动过程,别无他顾。

  其实,在传统制造业,生产成本只是总成本的一部分,约占50~70%,另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成本产生于技术研发、市场行销、消费者服务等领域,而它们在成本分析中却常常很少受到重视。

  因此,在重视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要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去寻找成本降低的途径。否则,过于局限生产成本,不但效果不够彰显,有时会物极必反。

  误区三:将成本降低视为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均最低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一些管理者认为印刷企业应追求所有环节支出成本的最小化。

  供应链是企业相互依存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各环节之间成本相互影响,有时甚至此消彼长,因此,应通过各项供应链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最优化带来成本削减的机会,追求总成本最优化。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