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 > 经营管理

管理者要避免“拍脑袋”决策,看外迁印企的逻辑与理性行动!

时间:2023-12-08 08:36:56来源:科印网作者:隋缘
  在A看来,外迁或海外建厂有两点要考虑。一是对自我能力的认定,二是对客户信息的掌握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缺资金,但要根据自身情况权衡风险和利益,对我来说,付出70%以上的资金和精力转移到另外的国家是不可能的,起码保证一只脚踏出去,就算被砍掉了还能站着。”

  印刷企业还要注意甄别客户的信息,关键的需求信息要清晰准确,如果是中间商提供的信息就要多加考量,避免出现误判。

  他认为,将部分生产环节留在国内,在海外留有触角和窗口更容易操作,但这种类型对企业自身系统和沟通能力要求更高,印刷企业需要结合自我认知与客户的准确信息做出相应判断。

  03

  逻辑与理性行动

  企业决策前的第一步应该是对于真实问题进行全面且完整地了解,对趋势的表象和背后事实进行溯源。现实中,海外建厂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很多人很急,就说客户提要求去海外,否则业务就没了”。对此,A提出几个问题:

  印企获得的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吗?

  业务一定不能在国内吗?

  外迁一定能留住订单吗?

  在他看来,管理者要避免陷入“拍脑袋”决策的误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中国企业外迁的逻辑并不相同,而且外迁与订单的留存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第一批从中国外迁的部分企业是盲目的,很多老板可能都无法用英语交流,自然要经历大浪淘沙;第二批去国外投资建厂的企业更多会带着业务或是有供应链配套的业务;第三批中国企业外迁是有全球化的能力和布局。

  “很多人急着想出去,仅仅是为了出去而出去,并没有弄清楚外迁的逻辑和真正的原因就做决定,这样的企业发展也不容乐观。”

  目前,A的海外工厂已经取得了一定效益。“如果从《论持久战》的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来分析,我们已经进入到业务保留住了的战略相持的对峙阶段,当下要思考的是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之上获得更多盈利和拓展当地的业务。”

  他认为,海外建厂后有些管理经验是值得分享的,比如有困难时一定要主动选择面对和解决,不要等。“很多人觉得我先看一看、等一等,如果是海外工厂,在等待期间事情可能就已经发酵了,所以看到问题苗头就必须要马上解决。”另外,在海外布局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当地的法律,“否则你认为的正常操作实则已经违法,随后的处罚都将是不可撤销无法挽回的”。

  海外建厂的过程中,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始终活在舒适圈里,所遇到的问题都会是困难;本身就在挑战模式之下,困难就变成了正常,就看企业自己如何设置目标。”产业链外迁的浪潮下,已有印刷企业选择了谨慎判断和高效行动,岸上企业在观望同时,更要遵循逻辑,审慎思考,理性行动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