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哑油后,明度在亮调明显降低,在暗色调区域略有升高。饱和度在暗调有所降低,在其它区域有升高。色相整体偏向蓝色,在浅色调较为明显。平均色差1.94DE*,最大色差在20%处,为2.72DE*。
上过光油后,明度在均有降低,在40%处尤为明显。饱和度均有大幅升高,在40%处增幅最大。色相在浅色调有一定变化,在其它区域变化不大。平均色差4.35DE*,最大色差在40%处,为5.54DE*。 7. 蓝色在不同色调的变化 上过哑油后,明度在亮调和中间调降低,在暗调区域升高。饱和度在中间调区域变化不大,在其它区域由明显降低。色相整体略偏向蓝色。平均色差1.81DE*,最大色差在100%处,为3.29DE*。 上过光油后,明度有明显降低,在亮调和中间色调尤为显著。饱和度在亮调降低,其它区域略有升高。色相整体略微偏向红色。平均色差2.83DE*,最大色差在40%处,为4.12DE*。 四. 上光对光线传播的影响 我们看到印刷品的颜色是因为印刷品上有反射光照射入我们的眼睛。不同的物体光的反射特性是不同的。对于理想的漫反射表面,光照射上去后会在各个方向产生均匀的反射(如图中的黑线),我们一般的纸张和油墨的反射状况会接近于这种状况。此时任一角度的反射光数据均可用来代表这一表面的颜色特性,我们一般用法线处0°的反射光数据作为代表(如下图),这就是我们常用的45°/0°结构的分光光度仪或密度仪,最为典型的是eXact和i1系列。 对于很多经过加工的印刷品表面,光照射上去后在各个方向的反射强度是不同的,有些差异甚至如图中的蓝线所示;有些方向很强,有些方向很弱,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各向异性。为了研究这种特性,国际组织CIE定义了多角度颜色测量标准,光源从45°入射,以镜面反射线为起始点,分别从逆时针旋转 -15°、15°、25°、45°、75°、110° 六个位置处进行反射光的测量(如下图),获得六组反射率数据和六组色度数据,分别表征这六个角度的光色信息,来分析表面的各向异性情况。MA-T12多角度分光光度仪就属于这种结构。 无论45°/0°结构,还是多角度结构,测量的都是某个或某几个角度的颜色数据,无法捕获所有反射光的数据。而积分球结构的分光光度仪可以做到这一点,除去材料吸收的色光,将所有反射回来的色光积分计算成一个综合数据。Ci64UV就是这种结构的仪器。为深入分析光油对于颜色的影响,我们采用这款仪器分别对纸张和上光后的纸张进行了测量,条件为:包含镜面反射(SCI),UVD65校准。其色度值、光泽值和反射光谱曲线如下。 两种工艺后L*值和反射率值都有降低,所以无论是哑油还是光油对入射光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在400nm-500nm区间的吸收最为显著,造成颜色外观显著偏向黄色。 我们通过MA-T12多角度分光光度仪测量样品,获得样品的色度值,其六个角度的L*值及其上光后的L*值变化如下。 可见上过哑油后小角度的光线显著变强,大角度的光线变弱。上过光油后所有角度均变弱,其中小角度尤为显著。若以长度代表L*值,不同表面各个角度的光线强度示意图如下。 从积分球的DL*数据可以看出,无论对于哑油还是对于光油,光的整体能量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从多角度数据来看,反射光在不同角度的上光前后的分布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主要是因为上光工艺主要影响了样品表面的物理状况,从而影响到光泽和不同角度的颜色。哑油稍微提升了点光泽,并增强了镜面反射附近的光强度;而光油显著提升了光泽,而降低了镜面光附近的光强度。 五. 小结 上光后颜色的变化情况有些是符合我们的经验和预期的,通过数据分析可见不同颜色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 1. 哑油和光油对于颜色的影响既有相同点,比如颜色普遍偏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深浅变化程度和方向不同。 2. 不同明度、不同饱和度、不同色相的色块的变化是不同的,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CMYK过哑油后在眀调和中间调色差变化明显,明度普遍变低,色相主要偏黄。CMY过光油后在中间调变化最为明显,在这个区域饱和度普遍升高,而在眀调和暗调色差和饱和度变化相对较小;明度在眀调和中间调均有降低,颜色变深。 3. 光油对于颜色的影响比哑油要显著。上过哑油后,300个色块平均色差变化为1.71DE*,最大为3.97DE*;77%的色块颜色变深,23%的色块颜色变浅。上过光油后,300个色块平均色差变化为3.32DE*,最大为7.62DE*;接近100%的色块颜色变深,L*值平均降低 ,最大降低;在中间调区域尤为显著。 4. 上光后的颜色变化是由哑油层或光油层对光的吸收,透射和散射引起的。两种材料对于光都有一定的吸收,特别是在蓝光区域尤为明显,造成整体偏向黄色。两者对于散射方向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注:若需要更多完整数据,请联系作者索取。) 张更建、陈长春就职于爱色丽(上海)色彩科技有限公司; 陈义坤就职于新洲印刷(上海)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