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标签技术

In the know,On the go——小议太阳杯评比中的印刷质量特点及其原因

时间:2017-07-05 11:28:51来源:科印网作者:蔡成基
  凸印网点的平服性

  凸印另一重大缺陷是网点的平服性不好,这在放大镜下很容易看出。绝大多数凸印使用的是胶印油墨,而且非常遗憾,一般还是使用单张纸胶印油墨。同样流变特性(即剪切变稀性能)的油墨,在单张纸胶印机的匀墨系统中,墨色均匀,网点表面平服;但在凸印标签机的匀墨系统中,很多时候都是深浅不一,有些甚至在实地印刷时出现小白点,油墨印不上去,好像遇到了僵块。许多用户都会将此归咎于承印材料上的灰尘,其实仔细辨别一下,灰尘所造成的白点与匀墨不足形成的白点细节上是有差别的,只是很少有人去研究,也很少有人会对油墨供应商提出质疑。

  比较单张纸胶印机匀墨机构与凸印标签机匀墨机构的差别,我们很容易发现,凸印标签机的墨辊数量少了,墨辊直径也细了。由于印刷机匀墨性能与墨辊表面积相关,所以毋庸置疑,凸印机的匀墨性能比胶印机要差许多。明知道这两种印刷机械的匀墨性能相差许多,但选择的却是同一款油墨,这种工艺配合从一开始就蕴藏了重大质量隐患。

  但是凸印机也有匀墨性能很好的时候。当凸印机运行几个小时以后,墨辊间的热量积聚,油墨温度升高后变稀,黏度下降,匀墨性能也得到改善,但同时墨辊间的油墨传递量也下降了,此时色差会加剧。我们在具体操作中,每提升速度5~10m/min,就要仔细调节一下墨斗间隙,增加墨量,以避免墨色变浅,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凸印网点平服性上的这个缺陷,需要通过选择合适流变性能的油墨来改善,或换一种说法,要通过选择不同屈服点的油墨来改善。但长期以来凸印用户很少会想到这些,毕竟凸印便宜些,质量差一些也就算了。

  凸印网点印刷质量的缺陷其实是凸印机的缺陷,说明凸印机制造方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必然会造成的质量缺陷。因为他们并不完全了解印刷,不了解他们的每一项参数都直接同用户的印刷质量相关。凸印机使用方只是在为制造方背黑锅而已,令人遗憾。

  决定柔印质量的关键点:渐变到零而无硬口

  国内不干胶标签印刷技术的后起之秀是柔印。柔印的印刷质量明显好于凸印,网点完整,结实饱满,尤其色差控制是所有印刷工艺中最好的。而且柔印机产能高,印刷速度快,印刷企业十分青睐。不过,柔印的成本不低,同凸印相比,设备投资与耗材成本都要高不少。但近10年来柔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印刷质量与综合成本等各方面的进步令人瞩目。现在不少不干胶标签骨干印刷企业的设备配置中,柔印已从原先与凸印各占半壁江山,改变为三分天下有其二。

  柔印的最小网点

  柔印的技术难点在最小网点印刷,尤其是采用175线/英寸的印版,最小网点为1%,而且还是通过渐变网衰减至零,要求用肉眼看无明显硬口。实现上述要求牵涉到几个关键技术,一个是印版的最小网点问题,一个是与最小网点相匹配的网纹辊最高线数问题,还有就是国内标签市场的审美同欧美市场的差异问题。所以评估柔印质量高低,首先要抓住最小网点印刷这个关键点。

  印版从中调渐变到零的边界,即最小网点直径是多少,关系到肉眼能否看到硬口。现有传统印刷工艺中,胶印渐变到零是没有硬口的,凹印5%网点渐变到零也是没有硬口的。凹印无硬口不是印版的最小网穴直径小,而是凹印油墨嵌在印版网穴中,因干燥过快无法全部转移出来。但胶印无硬口,确实是因为它的最小网点直径本身就小。

  150线/英寸印版1%网点的直径是19μm,渐变网从1%到零处是可以分辨的。175线/英寸印版1%网点直径是16μm,渐变到零的临界线就不容易分清了。因此,网点直径15~16μm,就形成了一项质量指标,可以评估是否可以达到渐变到零而无硬口。

  制版技术进步提供的保证

  柔印的激光制版工艺已经可以可靠地达到最小网点要求。比如柯达NX技术,它采用方形激光器生成网点,激光器孔径只有10μm。艾司科的HD技术也能达到,虽然它采用孔径稍大的圆形激光器,但由于控制了印版UV固化阶段的反应程度,洗版时在洗版溶剂的配合下,可将直径稍大的网点洗成直径达标的网点。国内的杭州科雷现在也有相关技术,采用光纤密排通过镜头聚焦,以确保光斑极小。因此在柔印还原曲线配合下,柔印在技术上达到渐变到零而无硬口,是有保证的。

  高线数网纹辊的配合

  然而在柔印机上要真正印好最小网点却有难度,这需要高线数网纹辊的配合。

  为了避免网点直径小于网纹辊网穴开口直径,操作时网点误塞进网穴,致使网点拔出时带出不需要的过多墨量,柔印网纹辊参数中严格规定了需要的线数与储墨量。线数越高、储墨量越小的网纹辊价格也越高,这明显提升了柔印的成本。而且,即使如此配置,印刷时还必须十分注意上墨压力与印刷压力的掌控才行。一个柔印机长没有两三年的磨练,很难掌控最小网点边缘区域所需要的压力感觉,稍有不慎,最边缘的网点就会因压力过大而坍塌,导致网点着墨面积意外增大。这样一来,即使印版最小网点可以达到1%,但印出来的效果却是5%,甚至10%了。

  柔印机辊枕结构的贡献

  近年来柔印机配置的辊枕结构可以有效达防止上述问题。该结构的核心是齿轮节圆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机长的误操作,将操作中的个人因素降到最低。目前市场上不少渐变网衰减到零的标签,就是采用具有该功能的柔印机印制的。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