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期刊 > 标签技术

In the know,On the go——小议太阳杯评比中的印刷质量特点及其原因

时间:2017-07-05 11:28:51来源:科印网作者:蔡成基
  水墨平衡控制

  解决水墨平衡问题略微复杂些,不过了解了胶印水墨平衡的基本原理后,解决也不难。这同样不是对机长水平的考核,更主要是对该标签印刷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的考核。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要综合选择油墨、润版液、橡皮布,还要评估润版液水系统的温度控制、酒精添加比例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问题的综合结果则是印刷网点的完整与平服,抓住了这个点,评估胶印产品的质量基本不会出错。

  标签业采用的胶印机有两大类型,一种是单张纸胶印机,另一种是轮转或间歇式胶印机。前者的网点质量明显优于后者,完整性、平服性均稍强,即实现水墨平衡的能力要好许多。但单张纸胶印机在印刷不干胶标签时,因印刷压力大,承印材料容易溢胶,所以若判定是采用单张纸胶印机印制,就要观察模切后的溢胶状况。即使在承印材料边缘事先已喷了脱模剂“杀胶”,模切工序的溢胶也很难遮掩。轮转或间歇式胶印机水墨平衡较难控制,常规的网点一般都是不完整,网点表面更难以达到平服。

  决定凹印质量的关键点:暗调不并级

  凹印产品质量的评判简单些,常规的检验项目是刀丝和套准,但送来参评的作品早就筛选过了,想必不可能轻易找出这类瑕疵来。凹印的暗调并级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质量项目,对普通人而言容易忽视,对专业人士则很难逃脱。因此卡住这一环,据此来评定凹印产品的质量优劣,比较有效。

  凹印是没有真正100%实地的,因为凹版需要以网墙支撑刮刀,印版上存在网墙,当然就没有100%实地,这很好理解。凹印的实地效果是利用印版上的通沟实现的,油墨通过通沟溢出网墙铺展开来,达到实地的效果。因此凹版网穴从5%~95%,网点面积从小到大,网墙面积则是从大到小。据此,60%处的网墙比50%处要窄,70%处的网墙比60%处要更窄,以此类推,直至95%或100%。

  凹版中调以上,60%、70%、80%、90%等各处,网墙越来越窄,油墨需要稳稳地占据网穴而不能溢出,不然各网点就会粘连,工艺上称为并级,或称为跳阶。95%以后,凹版会视角度不同而逐渐出现通沟,此时就没有并级风险了。因此考察出现并级的层次在哪一级,层次越高质量水平越佳。

  解决凹印暗调并级的关键在于提高油墨黏度。油墨黏度高了就不容易溢出网穴,各网点间的分隔也容易清楚。处理凹印“水波纹”常常就是这么做。但根据凹印油墨的转移原理,凹印需要的是低黏度油墨,油墨黏度一高,就容易产生刀丝,产生污版等一系列其他故障。因此如何既解决凹印的暗调并级,又不产生其他质量故障,就有可能成为两难。抓住这个问题,其实就抓住了凹印质量的关键。


  其他印刷工艺的关键点

  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现在很少独立承担标签印制,因为印版无法做的很精细,无法用层次差异展现标签设计图案的特点,所以丝网印刷在标签印刷上往往承担托底、上光、局部突显色块,利用其墨色厚实的特点,为高质量标签提供绿叶作用。我们一般不会用放大镜去观察网印网点,放大镜是观察红花的。

  数字印刷

  虽然目前数字印刷在标签产业的应用大多数还处于传统印刷机加数字印刷喷头,承担可变数据的印制,但近年来数字印刷也开始逐步走上独立印制标签之路,因此有必要对其印刷质量评头论足。

  数字印刷一般有两种加网选择,一种是调频网,另一种是调幅网。前期的数字印刷即数码喷绘,一般都采用调频网,网点大小一致,颜色深浅其实就是网点分布密度的多寡。这种网点结构,看上去很细腻,很不错,广告喷绘现在还是以此为主流,但却有两个致命点,一个是喷绘油墨需要在全部喷完后统一干燥,各色喷头同时工作,不能作叠印,不然各色之间因颜色未干会互相干;另一个是重复还原较难控制,不同批之间的色差控制也很难。因此调频网以前多用于书版,很少用于包装,因为包装强调的是产品色彩的一致性和重复还原性。

  数字印刷的调幅网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因此同一产品采用不同网点印刷,笔者的打分是调幅网高,因为调幅网的印制难度更高些。

  观察数字印刷调幅网作品,其要点也是观察网点的完整性与变形程度。数字印刷本身是根据胶印或柔印的网点特点而设计的,当然也不能有明显的形变或拖尾。数字印刷网点的形变与喷嘴喷出的墨点有关,尤其与墨滴的表面张力有关。表面张力低,墨滴容易散射;表面张力高,则容易凝结在喷嘴上造成堵塞。网点拖尾则是由油墨尚未表干、但承印材料已移动造成,所以观察数字印刷质量也是以渐变网或平网为观测点。

  数字印刷中所谓的电子油墨若控制不当也会造成网点拖尾,必须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笔者的观点至今还是:数字印刷不一定就是高精度印刷,虽然有些数字印刷样品做得确实很漂亮,但一旦投入工业生产,瑕疵还是有的。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