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限制三公消费”和“禁酒令”的影响,我国酒类消费市场表现低迷。酒包装印刷企业也受此牵累,整体业绩出现下滑,其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订单降幅约为15%,其余大部分企业的订单降幅在30%左右。经过3年多的产品结构调整,2015年酒类消费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但有关人士对此并不看好,酒类消费市场进入新常态已成为业内共识。作为酒类的配套供应商,酒包装印刷企业只有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性地实施长足发展策略,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酒类消费市场新常态 表1为2013~2015年我国酿酒行业市场运行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在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2015年酒类消费市场有所回暖,主要表现在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经济效益出现增长。但从另一方面分析,酿酒总产量下降,销售额与利润上升,表明过去一年里的经济增长主要源自囤积的陈酒,市场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 2003年以来,我国酿酒行业由于高利润导致各类资本竞相追逐,产能不断扩大,同时高端白酒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市场结构严重失衡,常年累积下来的问题在“禁酒令”导火索点燃后彻底爆发出来。告别了“黄金十年”,新常态下的酒类消费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市场需求强劲,市场导向发生转变 虽然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影响,市场暂时表现低迷,但酒类产品作为大众消费品,蕴含着精神和文化属性,被大众认可和接受的事实不会改变。与此同时,国民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加,酒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未来酒类消费市场将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消费驱动发展,回归一个注重性价比的时代,酒类产品的市场导向将逐渐由“生产主导”向“用户主导”转变。 2.互联网营销成为新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有多达11家白酒企业与京东、天猫、酒仙网、1919等电商合作,其中包括泸州老窖、五粮液等著名白酒企业,青岛啤酒、珠江啤酒等啤酒企业也纷纷与电商合作。此外,制酒企业也在积极搭建O2O平台,如青岛啤酒推出了“青啤快购”APP,茅台酒业推出了“茅台云商”APP,贵州仁怀建立了“互联网 酱香酒”电商平台并成立电商联盟等。互联网营销最大的优势在于投入成本低、消费群体活力大、具有交互性与纵深性,加上“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交易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打击制假售假,能够强化消费者的信心。搭乘互联网快车,酒类消费市场找到了新的营销渠道。 3.个性化定制酒成为趋势 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特点渐成主流,个性化定制酒成为制酒企业探索差异化消费渠道的重要途径。个性化定制酒包装常与互联网相结合,主要包括企业用酒、婚宴、寿宴、百日宴、同学会等专属用酒(如图1所示),能够快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体验价值。五粮液、茅台、西凤酒等知名酒品均已开通相应的个性化定制渠道,如设立专门的团购定制部门,开通定制酒专门网站等。个性化定制酒是市场由“生产主导”向“用户主导”的直接表现,迎合了大众消费的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巨大。 4.酒包装趋向简约化 一方面,经历“限制三公消费”之后,高端酒回归大众市场,中低端酒成为主流产品;另一方面,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经济要求产品包装回归理性化,酒包装将转变过去奢华高贵的过度包装,趋向成为酒品文化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调查显示,有着高收入、高学历的消费群体更加青睐于时尚化的包装品味,“简约化”成为当今酒包装的发展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