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技术创新解决彩色印刷追色难题

时间:2016-03-29 14:44:54来源:科印网作者:叶仲贤

  随着CTP制版技术、高档进口多色机等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印刷原辅材料质量的提高,对绝大多数印刷企业而言,客户提供电子文件,印刷企业完成原稿分色、打样、印刷,获得高质量、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已不是什么难事。印刷企业经常遇到的难题是客户提供了电子文件和一份以往的样张,要求此次印刷颜色和提供的样张的颜色高度一致,而印刷工人有时不管怎样调整墨量也无法很好地完成追色,于是机长找质检人员签样,质检人员又感到十分纠结,需要主管领导拍板,有时甚至直接请客户到生产现场来等候签样,这不仅浪费大量时间,还可能造成印刷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质量纠纷。对于上规模的印刷企业而言,这样的生产效率是无法令人接受的。然而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既然提供了电子文件,也提供了样张,而且上次印刷结果也已证明这份电子文件可以印刷出所提供的样张颜色,不同次印刷颜色的一致性又非常重要,为什么印刷企业不能把此次印刷颜色印得跟上次样张颜色一样呢?

  造成追色困难的原因

  彩色印刷是利用青、品红、黄、黑四色网点通过叠印或并列来再现颜色的,所呈现的颜色不仅取决于青、品红、黄、黑4种基本色的墨色,还和叠印色红、绿、蓝以及网点面积扩大率等有关。我们知道,不同印刷企业使用的设备、材料不同,加网方式、印刷色序等工艺条件设置也不同,这些很有可能导致印刷过程中网点扩大值、叠印率等差异较大,而印刷工人在印刷过程中所能操控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调整青、品红、黄、黑4色的墨量来改变墨色的深浅。如果造成色差的原因并非墨量大小问题,而是叠印色或网点扩大不符等,那么印刷工人通过调节墨量来弥补色差的能力极其有限,往往将印刷机调来调去,耽误了许多时间,却始终无法解决追色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我们公司而言,不是设备、材料的质量不够好,也不是印刷工人技术经验不足,而是如果想让同一份电子文件、不同次印刷的结果一致,需要在每次印刷时通过检测基本色的色度值、叠印色的色度值、网点扩大值等反映印刷过程的特征参数,并通过调节CTP输出曲线、印刷墨量或印刷色序等,使得不同次印刷具有近似的反映印刷过程的特征参数,这就是印刷标准化的要求。平版印刷国际标准ISO 12647-2《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样张和印刷成品的生产过程控制——第2部分:胶印》正是通过规定青、品红、黄、黑4种基本色和红、绿、蓝3种叠印色的色度值,以及4种基本色的网点扩大率来规范颜色再现。

  印刷标准化的难点

  印刷企业都知道印刷生产过程标准化、数据化的重要意义,可真正能做到的企业却很少,主要原因在于印刷生产的标准化检测,尤其是颜色参数的检测,操作太复杂,对印刷工人的技术要求超出一般印刷工人的能力水平。譬如对于一本书,我们要使书的尺寸符合标准要求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按照尺子的刻度测量并裁切就行了,但要想使书中的彩色印刷图片符合标准要求,则相当复杂,至少需要先测量附加测控条的青、品红、黄、黑4种基本色和红、绿、蓝3种叠印色的色度值,再测量4种基本色不同网点大小处的网点扩大值,如果不符合标准要求,还要分析、调整输出墨量、CTP输出曲线和其他工艺等相关要素,使各项参数向标准值靠拢。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检测的事项很多、效率低,而且还要经过分析才能将检测结果转换成不同的调节控制信息,对印刷工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news_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