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印刷企业数量众多,是我国印刷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管理水平、生产规模和盈利模式上与大型印刷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小印刷企业由于基础较薄弱,起点也较低,在生产与运作管理方面往往比较粗放,在生产、质量、成本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而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纸质印刷品的需求减少使得印刷行业逐渐步入了微利时代,中小印刷企业要想在“印刷微利时代”站稳脚跟,抢占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发掘潜在的盈利空间,就必须把印刷产品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做好,形成规范的生产系统和管理体系,才能促进印刷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小印刷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不少中小印刷企业在生产与运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生产工艺不合理、生产流程不规范、成品质量不佳、返厂退货等情况层出不穷。可以说,生产运作管理是中小印刷企业的短板。具体表现为: 1. 生产成本高,浪费严重 生产设备、生产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印刷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物料成本主要包括承印材料、墨粉等生产要素的采购费用,此外还有机器损耗与维修、水电等费用也是重要的支出项目。目前,我国印刷企业主要还是采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人工成本占比较大。而在生产过程中,导致成本增加最普遍的问题是浪费严重,这体现在印刷质量、纸张损耗、物料浪费、机器故障以及缺印补印等生产的各个关节上。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过高,利润急剧下降。 2. 设备布局不合理,生产流程衔接不畅 部分中小印刷企业的设备布局不太合理,导致生产流程衔接不畅,徒增工作量,还会造成纸张折损、物料耗费等问题。不少中小企业在建厂房,添设备时缺乏对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物流不顺畅,甚至出现交叉迂回的情况。另外,物料和纸张等生产要素摆放杂乱或者供应不及时,使得下一生产环节的工人需要等待或者花费较大时间寻找前一环节工序的半成品,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耗时耗力,阻碍生产进度。 3. 管理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松弛 中小印刷企业往往是家族式经营,企业对员工的奖惩措施不严格,管理制度不明确,使得工作纪律松弛,甚至出现违纪、违纲的行为。不少企业虽然制订了明确的管理制度,但因种种原因,并未实施,导致管理制度如同虚设,难以起到规范员工工作行为的作用。另外,员工之间经常出现忙闲不均的、人员配置与工作量不相匹配的问题。 4. 质量管理不严,质检不到位 不少中小印刷企业缺乏专门的质检部门,导致在成品出库检验时出现数量不够的问题,而加印补印会使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 印刷的各个环节对加放率和废品率把控不严,造成纸张、墨水等印刷物料的浪费。另外,印刷包装各个环节的质量检验不到位,使得检验时不仅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加印补印,更难以追责,导致此种问问频频出现。企业对设备的保养仅仅只包括日常的清洁,并无涉及到定期的精度调节,所以只有在出现印刷质量问题或者卡纸等状况时才会知道机器的故障,但此时不仅已经造成浪费,还会延误生产。 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工人对设备的操作不当,例如三面切割不整齐,精度把握不准以及刀钝没有及时处理等问题,影响质量和工作进度。 5. 生产数据统计和分析不足 大多数中小企业印刷只是追波逐流,对企业生产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细节的把控,当有紧急订单下发时,全盘的计划和进度就会被扰乱。当订单多时,运转不畅,缺乏对各个订单的生产数据和进程统计,很多中小印刷企业没有生产计划表。另外,在原材料的耗损和质量把控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数据统计,以至对于库存、采购等事宜把控不准,影响了成本和生产进度等各个方面。 中小印刷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中小印刷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工作: 1. 完善成本控制和管理措施 要建立健全采购环节的各项制度,规范采购行为,防止采购人员中饱私囊。通过财务部门的严格监督,保证各机器设备、物资、采购以及企业日常开支合理化。另外,企业要做好存货管理,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原材料的储存过程。对物料的采购、检查、入库、保管、取用等相关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控制。最后,要建立存货盘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专员进行库存盘点并登记报告。 2. 车间布局与流程优化 完善印刷与包装的生产流程,优化厂房、车间的布局。通过分析厂房、车间和设备的平面布置图,调整厂房布局结构,使生产流程的工艺路线最为合理。按照印刷与包装的流程,从印前到印刷、折页再到配页等印后工序,进行车间和设备的布置,保证生产流程顺畅合理。 另外,在纸张等物料的空间摆放问题方面,要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将半成品封装好防止遗漏或磨损,并做好明确标记便于寻找,摆放在上一道工序的机器周边,方便下一道工序的运送。对于成品,要另辟空地专门摆放,并妥善保存。 此外,地面的明确分区非常重要。建议使用白、黄、红线明确的划分机器和半成品及成品摆放区域,设立分区标识牌,用不同颜色标识牌区分车间,规范摆放区域,并合理利用厂房空间。库房还要做好防潮措施,定期检修房屋。 3. 完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配置 企业应根据员工结构和实际情况建立长期的技术人员培养规划。不仅加强员工的技术水平,更加培养了员工对于机器设备的维修能力。对于机器设备普遍出现的故障,要有及时维修的能力,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要加大对员工特别是新进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同时,根据不同岗位员工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带领员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起来,达到熟练的程度。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以老员工带新员工,保证车间员工都能熟练操作机器设备。另外,要培养部分综合性员工,熟悉印刷与包装的各个环节,掌握各车间各机器的操作与运用,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进行协调和创新。 现在许多中小印刷企业都是家族式经营,最高管理人员都存在着裙带关系,这对企业日常的管理还是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并且对于非家族内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也有一定阻碍。但是,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并做大做强,需要从根本上规范管理,重整家族式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完善管理人员配置,落实生产责任制,提高企业员工水平和素质是优化管理组织结构最重要的三个环节。 要想改革人事结构,合理优化人才配置,首当其冲的是在企业内部统一思想。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形成,需要改变的是将这种管理模式中排外和利己的思想摒除,才能从思想上改革管理模式,优化管理层人员配置。除了企业家族管理层外,印刷企业中的高级技工、机长等技术人才也非常重要,只有重视这些核心人员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工作才容易开展。当然还要做好一线生产工人的工作,一般这些员工的日常工作单调重复进行,枯燥乏味在所难免,不满情绪滋生,需要车间领班或者管理人员耐心疏导,并从其他方面给予关心和补贴,这也是管理人员配置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家族式管理与否,都必须明确每个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奖惩有度,并严格实施制度。在思想统一的号召下,努力做到行动一致。 另外,要减少高层管理者中家族成员的占比,如果家族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过大,会导致各个生产部门和车间之间裙带利益关系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风气。通过晋升有经验的技术员工,选拔技术过硬、工作年限长老员工进入到管理层,可以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改善企业风气,也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通过选拔技术人才晋升,可以改善管理层的知识结构,也为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提供动力。 4. 设立独立于生产部门的质检部门,改进质量管理 不少中小印刷企业的成品质量不佳,生产过程折耗浪费严重等问题,都是因为缺乏独立的质检部门。印刷企业一般采用的都是每道工序内部检验,或者下一道工序对上一道工序的质量把关,最后是出厂时质量检验。但是,这两种质检模式,都有一定的弊端,前者会造成质检不严格以及包庇等行为,后者会带来车间之间的不团结造成矛盾滋生,影响生产进度。可取的方式是,建立独立于生产部门的质检部门,隶属管理层,设置质检人员,对印刷与装订各个环节的每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例如,对于印刷环节,为了保证质量,最有效的还是对印刷成品挨个检验,这就需要独立于印刷人员的专门质检人员进行该项工作。生产部门对质检部门负责,质检部门对管理部门负责,各司其职,保证生产进度和生产质量。 另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具体、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设立相应的监督人员,并贯彻实施。质检部门不仅要检验产品质量,还要及时记录并反馈生产进度。 5. 制定生产数据统计报表 为了全方位的掌握生产进度、库存状况和欠书等问题,要针对各个环节制定生产数据统计报表。例如,制定生产进度统计报表,内容应涉及到印前、印刷、折页、装订等各个环节,将每一订单的生产进度逐一记录;制定耗材月报表,将各类纸张、墨粉以及胶水等物料的用量和库存记录下来,便于采购和管理;制定质量统计报表,将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机器故障、人为因素和不可抗力,对症下药也便于问责;另外,还应制作欠书成本表,明确欠书册数、时间、负责人和成本等具体信息以及制作固定资产明细表等,并严格按照规定按时填写记录。 结论 随着印刷产业的发展升级,行业内的竞争不仅只限于技术、设备和价格 ,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和企业管理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印刷企业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从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各个阶段,严格把握印刷与包装的各个生产环节,统一规划,保质保量,在订单量突然增加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应对自如,保证各车间生产流水线顺畅,这样中小印刷企业才能在“印刷微利时代”抢占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