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图片制作
图片制作的好坏是影响报纸印刷质量优劣的最重要一环。然而,许多报社或印刷厂的图片制作在分色、图片分辨率、总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一些广告公司更是缺乏对色彩管理的深入理解,制作的版面往往不管后工序采用什么纸张、油墨和印刷机,都按照系统缺省状态下的设置进行分色,极大影响了报纸印刷质量。 规范图片的首要一步是正确设置特性文件。在印刷测试样张上获取印刷特性数据并校准后,通过采集优化状态下的原色和间色的色度值以及四色的网点增大值,利用Photoshop软件的颜色设置功能,总墨量设为260,黑版墨量限制值为90%,创建特性文件。 建议用Photoshop设置特性文件,而不是直接采用如ISO newspaper26v4.icc等标准特性文件。ISO newspaper26v4.icc是在ISO 12647-3∶2004标准条件下制作的特性文件,40%处的网点增大为26%,油墨总量限制设定为230;分色类型采用灰成分替代(GCR),黑版的生成设置为最大值、黑版的起点为0,黑版墨量限制值为95,利用纸张色来定义灰度轴。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通过采用国内常用主要品牌的不同版材、纸张、橡皮布等原辅材料,在不同印刷机上得到的测试样张,在不做网点增大补偿的条件下,实际网点增大普遍小于26%;另外,ISO newspaper26v4.icc中基本色墨色较浅,最大总墨量为230时,黑色替代量大,画面表现较为淡雅,而中国人偏好浓重、鲜艳的色彩,因此适当加大总墨量是必要的。我们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认为总墨量设为260、黑版墨量限制值为90相对适宜,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同时,由于国内多数报纸印刷机的印刷速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油墨干燥,也为根据客户要求适当加大墨量提供了可能,可以增加画面的鲜艳程度和对细微层次的表现能力。 也不建议利用印刷IT8.7-3等测试图创建特性文件。这是因为创建特性文件用的侧视图需要颜色过渡平滑,而利用报业轮转机印刷得到墨色均匀的测试图很难实现。 创建好特性文件,然后把它们发送给图片制作部门和相关的广告公司,要求他们利用该特性文件实现图像从RGB到CMYK色彩模式的转换,为准确制作图片提供必要的基础。 升级优化软打样 标准样张是印刷的依据和标准。现在报业印刷厂普遍采用软打样。软打样既解决了不打样仅靠工人的经验来把控颜色,同时也避免了纸质打样墨水成本较高、打样速度影响时效,且喷墨打印机经常需要校准,校准要求又高,印刷厂往往又自己解决不了的弊端。而且许多代印报是异地的,有的即便是同城,报社与印刷厂也相距很远,也不可能提供标准样张。目前不少印刷厂对软打样存在两类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和不足:一是直接用显示器来比对颜色,一般来说颜色太鲜太亮,与印刷色明显不同。这应该还算不上软打样;另一种虽然按照色彩管理的要求,配置了专业显示器、标准光源等,但根据色彩管理模拟打样,一般设置为模拟纸白时,屏幕颜色与真实报纸相比表现为水洗效果,存在反差不足的问题等,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我们原来的一套软打样系统由于屏幕显示的色彩和实际报纸的色彩差异很大,屏幕只能看作大致的效果图,而不能作为追样的依据,操作工人不愿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重新开发了一套软打样优化软件:能根据车间的光照环境、显示器特性,根据人眼的色适应原理对特性文件进行重新计算、优化校正,实现当前环境、显示器特征条件下的准确颜色匹配。如图3所示,左边是显示器,右边是印张,两边的颜色一致性相当好。相比于现在通用的软打样方法,一方面由于根据具体环境光源特征和显示器特性进行了修正,对显示器和环境光的要求就比较低,成本低、适用性好;另一方面颜色匹配精确度高,特别适合于报纸印刷的屏幕打样。 软打样的另一大功能是可以为制图人员实时提供所制图片的印刷效果,并及时做出修正。由于报纸印刷色域范围小,并且有较深的底色,为了获得较好的图片印刷效果,通常需要修图。但由于数字文件在普通屏幕上的呈色和印刷后的报纸呈色方式不同,导致颜色差异较大,如果调图人员无法实时看到调图后的印刷效果,报纸图片修图质量就全靠技术积累,对修图人员的经验要求高,难度较大。采用软打样以后,现在只需在图片制作部门设置一台软打样优化校正好的显示器,调图人员就可以利用数字文件在屏幕上模拟出报纸上的印刷效果,有利于提高调图质量,降低对修图人员经验的依赖。 另外,印刷和图片制作都以屏幕软打样颜色作为调色的依据,易于追样。一把尺子量到底,也解决了报业印刷普遍存在的缺乏评判标准的问题,有利于两道工序分别总结经验,各自提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