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专栏 > 专栏

王文鹏出版片语三

时间:2012-06-01来源:科印网作者:赵英著
  1.出版是一个创意产业书刊印刷,也是一个扼杀创意的产业。

  2.在中国,出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图书则往往是中庸的产物。

  3.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在我看来惠普,出版人的境界分四个梯次:首先是先创造出畅销书产品或者常销书产品;然后是树立个人在业界的品牌形象;再是建立书业畅销模式;最后是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4.对于编辑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为策划;一为管理。

  5.编辑不是万能的,但是总有人逼他万能。逼迫编辑似乎是所有出版单位一致的做法,编辑要会策划,会算成本输纸,还要会营销等等。常常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本书要是做砸了,一定是封面不漂亮,装帧不精美;而要是一本书做成功了,则大多认为是发行和营销的功劳。

  6.编辑应该经常去两个地方,一个是书店北人股份,一个是库房。去书店是做市场调查,看同类书市场范本,而去仓库是看哪些书遭遇退货。一个是看书能怎样做畅销了;一个是看书是怎么死掉的。知道大多数书是怎么死掉的,比知道少数书怎么畅销的更有意义。

  7.出版人需要的是理念,作者需要的是价值胶片,当出版人的理念真正变为现实的销量和图书的品质积累时,作者的作品的价值才放到了最大,这也许就是出版人的价值。 上海宏景

  8.对于一本书来说,首先需要获得的是注意力,然后是价值趋向和导引报纸印刷,最后是价值认同。

  9.图书既是文化产品,又是快速消费品。有的人忽略了图书的文化性,只注重销量,于是把书做俗了;有的人忽略了图书是消费品,只是注重了品质艾司科,无法直达市场找到核心读者,总是生存不下去。销量和品质一直是困扰出版人的两个方面。

  10.出版人营造一个强大的营销和传播氛围很容易,而我们给不同的读者寻找统一的一个购买理由却很难。想抓住所有的读者的想法过于贪婪,舍弃一部分读者,找到最有可能购买的读者才是正途。

  11.市场感是个虚拟的概念立体印刷,我发现市场始终是未知的,推测错了代价很大,数据是个不错的判断工具。

  12.出版提供的最本质的服务是“阅读”。任何一种出版方式只要是提供“阅读”,而且更优质,那这种方式就会慢慢占据出版市场的。

  13.出版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数字印刷机,而且是零散不好把握的。掌握固定的需求比捕捉变换的需求要更可靠些。比如少儿书大多来自于心灵的共性,情感的互通。它的需求比较稳定,时效性显得不那么急迫。不像社会热点书起来的快,死的也快。

  14.把控、决策、组合,是出版界领导必须掌握的三项能力。把控能力是从总体上对这个行业有个准确的把握胶印,从而对出版物有准确的定位;决策能力是能从策划、发行、营销各方面权衡轻重和比例,关键时刻有勇敢作出决定的魄力;组合能力则是能把各个部门很好的协调起来,成为一个有效的效率机构,而不是互相推诿,让书的美好命运断送在某个环节中。 饮料包装

  15.有人问我:数字出版什么时候会吞没传统出版?

  我说:比数字出版人的野心扩张速度慢;比传统出版人的想的速度快。

  仿佛大家都一边倒的认为数字出版会取代传统出版承印材料,大家似乎又都拿不出什么依据。实际上我在想的是,数字出版之后会不会有更新的出版形式?

  16.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问题。

  17.出版界的领导一定让你的员工按你的原则办事,而不是按你的方法办事。好的领导让你按他的原则办事,愚蠢的领导让你按他的方法办事。按你的方法办事字库,员工就会揣测你的心理,事事跟着你走,甚至会哄着你,你自己变成了傻瓜你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员工失去自我能动性,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爱克发,你不说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干。按你的原则办事,则是让每个人遵循自己的方法,你只给他们划定一个范围,要求一个结果,达到你说的结果就可以。这样你省心DTP,员工也做会做得很好。

  18.出版中的“发行”和“营销”是两个离得很远的概念,营销是一个大的构架,而发行只是这个构架中的一个点,属于执行的部分。

赵英著专栏

总访问量:61925 更新时间:2012-07-15 13:58:27

出版人,位于京城。涉足经管、励志、科技领域。

专栏分类
推荐专栏
推荐阅读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