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灰平衡印后工艺
灰平衡是由CMY三色按照特定的比例构成的灰色色块教育,它与CMY油墨的色相、透明度及印刷色序、压力、橡皮布硬度等所有影响网点扩大的因素都有关联,因此成为了色彩评分的一项难点和痛点,也是不达标的样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一项。防伪印刷 在PressSIGN及GMI默认的评分规则中,灰平衡看似只分配15分,但控制点也只有3个点包装材料,分别对应浅25%浅网、50%中间调和75%深位三个点,每个一点的分值高达5分,而且十分容易丢分。灰平衡考量的单位是△Ch,之前也称之为△F,指的是Lab值中除了L亮度值以外的a、b两个量差值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包装机械 由于几乎所有的评分规则中对灰平衡的额定容差都是2.0柯尼卡美能达,而要控制在2.0以内是对印刷机、印辅材料、印前出版、操作人员、色彩管理方法等的一项综合性考验。笔者经过多次实践验证,基于印刷标准化的基础上优先使用G7方法(基于灰平衡的色彩校正技术)来进行色彩校准是获得灰平衡得分的一种高效手段。其他 在灰平衡校准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三点是:首先,G7算法的灰平衡的目标与GMI或ISO并不完全一致,G7是基于纸白对阶调动态计算包装物流,而并不是基于黑色来计算;其次,G7与GMI对于75%的灰平衡色块的定义取值不一样,G7定义为75C66M66Y,而GMI或ISO定义则是75C64M64Y,如果直接套用G7计算方式或多或少会有些出入; 认证再次科印报告,G7对于不同阶调的灰平衡的考量不是一视同仁,而是采用权重△Ch,灰度大于50%之后,颜色越深,权重越小故障分析与排除,重要性就越低,所以75%位的计算结果比25%和50%宽容度更大,在PressSIGN9以后的版本中已加入了该评估标准,如果能够合理调节曲线计算时的阈值会有助于获得更理想的灰平衡。G7之所以采用权重的算法,是因为考虑到暗调的稳定性更差RIP,控制难度更高,而做出的妥协,但GMI则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因此难度更高。以上因素混合,就造成即便采用了G7算法雅昌,75%暗调依然很容易被扣分的常见现象。网络出版 六、网点扩大(中间调差幅)书评 网点扩大,更通用的叫法是阶调值增加,是常规评分项目的最后一项,也是ISO12647规定的重要参数,是分数占比相对最高的一项立体印刷,控制和调整的难度不算太大,也是宽容度相对最大的一项。压凹凸 四色颜色都需要独立评估25%-50%-75%三个阶调位的网点扩大,根据ISO 12647白皮书规定,从A到F一共有6条网点扩大曲线可供选择,浅网与暗调的容差为±3按需印刷,而中间调为±4。譬如以ISO 12647-2:2004版本的铜版纸为例,50%位置的CMY网点扩大容差范围为10-18,而K色一般比CMY大3%,即容差范围为13-21。但ISO 12647-2:2013年新版本中,印刷条件PC1中定义50%位置CMYK四色的网点扩大容差范围均为12-20。GMI认证同样要求四色保持一致电子监管码,但又是以ISO 12647-2:2004旧版本的B曲线为准则,要求50%位置的四色网点扩大容差范围为13-21。知识产权 需要特别留意的一个项目是,除了四色独立的网点扩大之外,另有一项是中间调扩展(Spread),有可能会被纳入评分项中(出现在灰平衡一栏)版式设计,它指的是50%位置的CMY三色网点扩大的最大项与最小项的差值。ISO规定不能超过5,假如C色网点扩大是21,M色是17,Y色是13,从单色来看都在容差范围之内数码印刷机,但最大项21减最小项13就是8,超过了5,那么中间调扩展这项就不能得分。实际上,这也是从网点扩大的角度变相地来试图限定灰平衡的容差。 数字印刷机相对而言,网点扩大项目宽容度比较大CTF,通过最常规的TVI曲线补偿算法,四色的网点扩大一般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但全部都拿到满分的难度比较大,所见当然也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整个评分系统规则中除了网点扩大柔印,还需要考虑灰平衡,而很多时候这两者之间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冲突,导致按下葫芦起了瓢,顾此而失彼,因此机构/组织,即便是结合了TVI和灰平衡的双重算法都很难得到完美的结果。数码印刷印后加工 根据多年一线的实践经验来看,坚持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良好状态、使用优质可靠和大品牌的印辅材料是解决网点扩大与灰平衡矛盾冲突的重要途径,使用PressSIGN软件中自带的“4CX算法”可以作为一个备用选项,而应用CMYK-CMYK转换的高阶色彩管理运算方式则是更高效的解决方法。化妆品包装 回顾这六项色彩评估的指标扫描,其中第一项纸张为定标,纸张相对生产过程来说是固定不变的,选择合格的纸张和正确的目标即可;第二到四项重点控制油墨的实地,更大程度与物料,尤其是油墨及密度、色序等基本控制参数有关数字出版,只要选择合格的耗材且设备调整准确就很容易拿到高分甚至是满分;而第五到六项则重点控制网点,是难点所在,最容易被扣分且扣分比较高。究其解决方案,简而言之,首选微调密度将就测评,其次微调设备参数补救,倘若还达不到标准,往往就需要使用多种算法来重新修改印版的补偿曲线才能解决了。印刷适性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纵观整个色彩评估和校准过程,采用数字化评估印张要想评到高分,重中之重就是保持生产条件的稳定性重组,如果生产材料和控制参数不稳定,就很容易出现这单达标而下一单不达标,今天达标而明天不达标,A机达标而B机不达标的情况。其关键点则在于标准化的制定,包括标准印刷状态的调校科印报告,可靠印刷物料的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系统的配备,合理的色彩校准方法的制定和科学的印刷过程的监控。只要对上述这些要素有了全面认知和理解,通过适当的学习、培训和操练,加上管理和控制方法的切实贯彻执行字体,要达到各大品牌商的数字化要求,打到高分顺利生产和交货也并非难事。 印刷包装城 |

赵广专栏
总访问量:103968 更新时间:2023-02-10 08:06:24
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资深美国G7/BrandQ专家、国内首位G7专家导师、德国Fogra PSO/PSD、瑞士Ugra PSO认证专家,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专家,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特聘专家,国家印刷标准化观察单位成员,科印网、香港印艺专栏名家;多次在行业杂志期刊等发表专业文章,致力于推动标准化应用落地,为数十家企业的色彩标准化顾问。微信自媒体公众号:色彩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