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进入质量管理圈十余年的质量经理的反思录。虽然“质量管理”是一个很难的题目,但回首往事,他还是想说些什么。 一、面对“质量问题”,我们学会了什么? 老员工们长期在一线同“质”和“量”做斗争,喜欢在第一时间质疑检查进展,喜欢怀疑别人的准确性,喜欢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喜欢说我没发现,喜欢说制度里没有要求… 于是,大家首先会了三件事:第一推卸责任,第二指责质量人,第三继续推卸责任。 于是,作为一个团体,我们发现了新的问题,并试图去认知和理解,试图通过对制度的漏洞打补丁来改进,只是结果,显然收效甚微。 于是,我们换个思路,会不会是我们的员工没有“质量意识”? 于是,我们学会了建立或提升“质量意识”。 我们找了找,果然,又有个先驱者站出来了说“质量意识,始于培训,终于培训”,豁然开朗啊;我们试图把培训作为提高质量意识保障,认为已经找到解决质量意识的方法。 当遇到问题,我们说要培训;客户说“嗯,很合理”; 当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说要加强培训;客户说“嗯,合理”; 当继续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说继续加强培训;客户说“嗯,有道理” 当再次继续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说“都强调很多次了,为什么还错呢”;客户说“嗯,没兴趣”。 因为客户不满,我们终于丢掉了客户的订单的时候,才发现,企业是要赚钱的,要以客户满意为主,然后我们学会了“客户导向”。 二、为什么我们没有质量意识 一个朋友有个属下,本来在某外资企业做机加工时,经常被评为“优秀员工”和“质量/效率标兵”。后来应招做他的属下还是做机加工时,却错误不断,甚至连原先的老员工都不如,有时候强调了很多次的问题还会再犯。前后反差很大,很困惑,最后发现,原来是该员工不适应现在的环境,不适应现在的领导模式: “原来在外企的时候很多文件描述很详细,而这里很多地方模棱两可;” “原来在外企的时候所有错误都有纠防机制,而这里只是领导口头告知;” “原来在外企的时候出个问题就是大事没有商量余地,而这里却要保交期大事化小;” …… 上行下效,让个人意识逐步演化成了企业集体意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于是我们学会了“领导作用”。 我们扪心自问: 在我们培训员工的质量意识的时候,我们领导者自己是什么水平; 当我们开始推诿别人怎么样的时候,我们领导者自己是怎么想的; 当我们认为员工质量意识差的时候,我们领导者自己是怎么做的。 然后,我们再一次思考,会不会是沟通上出问题了呢?
|